為達到氣之合,形意拳傳統習練步驟是先打身形基礎,再練動感,后再練任意狀態下的內外六合,整個過程依次為整式練習、整勁練習和整合練習。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氣之合
1、整勢練習
此階段屬于增強體能、規范形體架勢、注人動作要領的基礎性練習。形意拳靜有定型,即三體式。
它對周身各個部位都提出了靜態時的要求,如頭要正、指要頂、背要圓、氣要沉,等等。動有動態要求,主要有起落鉆翻、沉肩墜肘、背松臂抱、直來直往、拳勢緊湊、三尖相照、齊動齊進等。
通過三體式樁功的練習使練習者一改原有靜型習慣,從頭、手、肩、膝、意等諸多方面進行規范,一亮相即是三體式,就處在攻防兼備的狀態下。
通過五行、十二形等徒手單練套路練習、形意刀、劍、槍、棍等器械單練套路的練習,使練習者掌握攻守進退、動靜疾徐等動作要領,達到外三合。
2、整勁練習
這是在整勢練習基本規范的基礎上動的體感練習,是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方法是首先按照由筒至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動樁的練習。
可在五行拳中,選擇自己較為順暢的一拳為拳基(如劈拳),采取半步方式,反復練習起鉆落翻的過程,體會內動驅外動的方式和體感。
通過體驗發力過程中胯、脊、肩等部位動的感覺,強化體動在大腦中印記和大腦支配體動能力,在動與意之間建立起聯系。做到體動我知,意識支配著體動和動的方式。其次,建立體動的合理順序。
按形意尾閭為內動之“轉斗”、力從腳起,以及丹田、尾閭、脊柱狀態三位一體等拳理要求,反復進行發力練習并不斷地對體動過程進行修正。
細細體會腳燈力上傳催跨、尾閭動啟動丹田和脊蕩動匯胯力上傳,經頸椎向后突動,力分兩處催肩而動,肩催肘、肘催手,各體位依次由松變緊,再由緊變松和開合蓄發,體動能量在傳遞中增大,動能流涌動的體感建立和大腦對動量流的引導等一系列過程。
當體感如涓涓流水,無隙不入,無微不到后,尋覓劈拳發力各相關體位動的合理順序并確定下來,再經反復多次的練習使其長到身上,即俗稱功夫上身。
此時不僅有了所謂氣,還學會了在劈拳發力中所謂的聚氣、運氣和意氣力的三合。在此基礎上,按照形式不拘一格的要求,再依次進行其它五行拳以及十二形拳的動粧練習。
第三,進行內外六合的練習。在整勢練習中,溶入整勁練習方式,用內動驅外動,由明動向暗動、大動向小動發展;用外動牽動重心而動,讓震腳促使重心速動之力傳至力梢;周身發動使動的質量大化,動能催動力梢使打擊速度大化。
并以全身之顫抖和力梢堅實瞬間同時完成使能量全部輸出至對方身上;動靜、剛柔、陰陽、實虛、進退變化無隙全憑所需,行似龍、動似虎、步如猴,體現出形意拳術形與意、內與外,意、氣、勁、形合一集中,周身上下無處不合的特點。
3、整合練習
這是任意狀態下的六合練習,屬體感反饋決策過程中知彼知己的應用技法練習。當六合上身后,一動就為整勁,但這只是知己的功夫。
技擊是敵我雙方所為,還需要知彼,方能百戰不敗,俗稱“搭手便知有沒有”。整合練習就是從自身假想敵的演練向實戰技能的轉換,從而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的境地。
整合練習的方法是對打練習。形意前輩按照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實戰環境下的技擊方法,編排了許多對打練習套路,常見的傳統套路就有五花炮、五行炮、安身炮、貼身靠、對劈拳等十余個。
這些對打套路有的注重黏打訓練,有的注重靠打訓練,有的適用初練者,有的技法掌握難度較大,始終伴隨著習練者功夫的漸進。
練習時,首先要按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高挑、低壓、平勢推的接手原則和先顧后打的順序,依據對打設計安排,一招一式規范地進行練習。
并逐步熟練掌握顧即蓄、展即打的技術,在已知規定動作實踐中實現內外六合。
必要時雙方還要進行單招練習以強化動作規范,特別是對打中體動感運行練習。
其次,進行適當范圍內的變勢練習。此階段注重的是聽勁和變手、決策和實施技法的練習。
在雙方規范動作熟練的基礎上,雙方都要尋求力大小、力落點、擰裹方式、擊打目的等變化,刺激體神經使其反應敏捷快速有效,意念跟著對方勁力走,當剛則剛,當柔則柔,意動形隨,左右逢源,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力求在變中做到內外六合。
形意前輩所講:“一手變一手,哪都不能走;一手變兩手,可以走一走;一手變三手,走遍天下無敵手”,就是指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進行任意變手對打練習。要選擇功夫水平相當,武德端正,技術嫻熟,應變能力強的武友為對練對象。
通過任意推手、單招任意組合、對練拆練等方式,在適當保護、慎出全力、不出黑手的前提下進行練習,進一步接近實戰環境。
在對練中培養意念行走、起落無形、粘黏連隨、依你而做、順勢而為、貼身發力、為我所控的能力。
第四,進行拍打練習。拍打功是形意對練雙方打與被打體驗的常用增強功力方式,發力者可檢驗氣貫四梢出勁方式,受力者可檢驗抗擊打能力和勁力透的深度,進行比較交流。
如氣沉丹田,腹肌繃實形成局部頂凸,可抗擊腹打,用收腹形成局部凹陷化力后再實施射丹田還可造成來拳的挫傷。通過拍肩掌力的向體內透度來檢驗上體松柔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