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太極拳與道家太極拳之比較
拳經云:“蓋世者習拳者多,會拳者少,然知拳中精髓者更少也。”又云:“天下練拳者多如牛毛,成者又少如麟角,練拳不得法,到老也白搭。”
縱觀今日練拳者,多以松軟為主,形似體操,皆沒有真正領會太極之要領。太極拳論不少練者都能背得下來,但真正掌握其練法的不多。
松柔掌握的不好,即使松柔掌握了,沒有明師的指點,也不能真正掌握。
陰多陽少,練到老也只是皮毛,非太極之真功。道家太極以意為內為陰,以形為外為陽,內外相合,剛柔相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得之真道乃清虛之功,與天地同存,打人不見形,見形道不成。三回九轉之功,四兩神意破千斤。
玄武真人云:“煉之清虛之真道,內重如泰山,外輕如鴻毛。必恒三年苦修煉,良師其傳來指點,煉成神意破千斤,混圓一體震敵寒。”
現在人們練太極拳為什么練不好,也是因為太極的密傳性所造成的。自楊露禪將太極打入北京后,為了滿足達官貴人的喜好,歷經三代對太極拳進行了改革,使太極拳改變了本來的模樣。
而真正掌握太極功夫的老師,深知功夫來之不易,不肯輕易傳授,即使傳授,也只是傳授外形,不傳功法,使今天普行的太極與過云的太極相差甚遠。
據王矯宇著《楊露禪別傳》后記中所載:“太極拳廣平一支,北京一支,都是出自楊班侯的傳授。
廣平派出名的是陳秀峰,陳秀峰曾侍班侯入京,看見京派與廣平迥然不同,密問班侯:‘何故同出師授,而廣平派有剛有柔,北京派一味純柔?’
楊班侯起初笑而不言,末后才說:‘京中多貴人,習拳出于好奇玩票,彼旗人體質本與漢人不同,且旗人非漢人,你不知道嗎?’話中寓意深長,問的人不敢再問了。”
又敘:“太極拳不得真傳,只是身體略壯耳,練拳十年,終是糊涂。若得真傳,如法練成金剛羅漢體不難矣。”
由此可見,傳統的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是不一樣的,它在練法上與現代太極拳有著天壤之別。
今人如果只照現在流行的方法去練習,十幾二十年也不可能練成太極真功,如想練成太極真功夫,必須在明師指點下,學練傳統太極拳。
“弓步”三字經
腭微收,眼平視,身中正,膝放松,腳并齊,手背后。微轉身,腳外撇,腿屈蹲,腳虛步。
斜前方,三十度,慢出步,腳要正。先踏掌,再屈膝,腰前送,腳后蹬。屈后腿,膝找腳,襠要圓,往后坐,微轉腰,外撇腳。
移重心,前跟步,斜前方,慢出步,馬步過,是弓步。往復環,用心記,做規范,不傷膝。
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l、腳外撇45℃——60℃;2、往后坐身體要正,如同坐在椅子上,不可身體后仰或突臀;3、腿屈蹲的高低,根據自己身體情況而定;4、移重心時,膝找腳。
自我保健歌
疏通膀胱擊承山,兩腿輕松腰不彎。
調理三陰磕三陰,陰平陽泌保平安。
擺臂拍打腰為軸,沉肩松臂練腰功。
拍打穴位自調整,刺激經絡促循環。
人過四十天過午,陰虛陽亢失平衡。
食補藥調一方面,心態平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