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練太極拳十分重視腰襠勁。因為腰襠胯居于人體中間部位,上下體轉關連接樞紐,也是調整人體重心,發人制勝的關鍵。
所以拳論才有“上下九節動,節節腰中發”之說。
太極拳腰的轉動是有規律的
然而有些人練習太極拳多年,卻不知道用腰,更不懂得腰襠結合的妙用。
所以練起動作來,只是一味地比手劃腳,自己也感到枯燥無味。或者用腰過度,扭腰晃肩,身法不穩,身體各處不丟即頂;與人交手更是處處受制難以取勝。
正如拳論所云:“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每一轉動,或左或右都是有意圖、有目的的。
在太極拳練習中,腰的轉動是有規律的,動作欲向 左則腰先向右轉,欲向右則腰先向左,只有這樣掌握了規律,練習太極拳的腰勁就不難了。
另外,旋轉關節換勁時,不能單獨地去轉腰,否則會造成身體搖擺,下盤不穩。
只有結合兩胯放松,襠勁掌圓,才能使腰胯左右轉換輕靈圓知,形成旋腕轉膀。
旋踝轉膝,旋腰轉背的立足點體螺旋纏絲動作,整套動作練起來才能圓轉自如,順其自然。
另外,在練拳走架中,腰一定要直起來,身法要做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不能出現前座后仰,左右傾斜的不良姿勢。
而腰部的左右旋轉和腿部的虛實轉換,是靠胯關節的松活來完成的。
如果兩個胯關節不松活,死頂住骨盆,腰也就通信班以起到車軸的作用。
所以,松胯活襠是腰勁訓練的關鍵。
腰勁與襠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太極拳對于襠部的要求是:圓虛松活。即兩胯根與兩膝蓋撐開撐圓,又要有虛虛相合之意,襠虛圓則下盤有力,支撐八面;兩胯放松則襠可松活,虛實轉換也就輕靈快捷。
要避免出現尖襠即人字初。是動作虛實不分,兩膝不開;塌初是臀部低于膝蓋,膝關節有了死彎,犯了轉關不靈的毛病;死襠是不結合腰勁,不松胯,使上下之勁不能相隨。
腰勁與襠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顧此失彼,要相互結合,協調一致。
腰與襠的結合,在練拳過程中表現為,每個動作定勢要做到塌腰、合襠,可使動作氣沉丹田,下盤穩固。
在運勁走勢過程中要做到活腰松襠,可使動作流暢連貫,輕靈自然;在發勁放勁時要做到擰腰、扣襠,腰勁旋擰,襠勁扣住,可使發勁快猛迅疾,力達梢節。
在太極推手中腰襠勁的配合尤為重要在推手時通過腰襠配合來維持和調節自身重心平衡。
同時破壞對方重心平衡,引化彼力,發出腰襠勁而使自己一擊而湊效,克敵于腰襠轉化的一瞬間。
綜上所述,腰襠勁在太極拳中的重要位置是顯而易見的,是其它勁別所不能相提并論的,所以,腰襠勁的訓練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