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行拳穩靜分散,宜身心松靜。
2、忌動中沒靜,宜動中寓靜。
3、忌靜中沒動,宜靜中求動。
4、忌假松的呆滯之重,宜真松的運動之沉。
5、忌假松的靜止之浮,宜真松的運動之輕。
6、忌又重又滯,宜松沉松活似水銀般流動。
7、忌不是局部的柔軟就是失掉了靈感性的柔軟,宜周身均勻、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擊上所需要的柔軟。
8、忌局部的放松出不去,宜整體的節節貫串松盡。
9、忌有柔無剛、有剛無柔,宜剛柔相濟。
10、忌有軟無彈,宜軟中有彈。
11、忌有松無緊,宜有松有緊。
12忌行拳雙重,宜虛實分明。
13、忌拳勢渙散,宜有開有合。
14、忌沉頂分開的伸脖子,宜沉中頂的虛領頂勁。
15、忌不是挺胸癟背就是凹胸駝背,宜含胸拔背。
16、忌不是聳肩抬肘就是壓肩落肘,宜沉肩墜肘。
17、忌不是內氣上浮的頭重腳輕就是鼓氣凸肚頭重腳也重,宜上虛下實的氣沉丹田。
18、忌找氣感、意感,這樣會導致胸腹部不適、憋氣等等,也有失拳架的內涵;宜和氣隨意、松靜自然。
19、忌扭腰往左往右,宜轉胯往左往右。
20、忌臀部硬壓坐下,宜松腰塌胯。
21、忌站樁時大腿、小腿肌肉和骨頭緊繃,宜收斂入骨(把勁吃到骨頭里面)。
22、忌弓步前腿膝蓋接近腳尖甚至超出腳尖,宜松腰落胯的脛骨垂直立地。
23、忌不是松膝的吃勁點放在膝蓋前面,宜松膝的吃勁點放在膝蓋后面。
24、忌太著意的從地面或蹬或撐,宜順著地面反座彈力的自然松起。
25、忌不是直來直去就是手腳主動劃弧,宜腰胯帶動手腳的被動劃弧。
26、忌松中有懈,宜松而不懈。
27、忌緊中有僵,宜緊而不僵。
28、忌慢中有滯,宜慢而不滯。
29、忌快中有亂,宜快而不亂。
30、忌輕中有浮,宜輕而不浮。
31、忌靈中有滑,宜靈而不滑。
32、忌沒有中定內涵的形體立身中正,宜內外對稱、平衡、靜態動態之勢俱穩的立身中正。
33、忌行拳時勁、意、神斷了接不上,宜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
34、忌不是丟就是頂,宜不丟不頂。
35、忌不是沾中沒連就是粘中沒隨,宜沾連粘隨。
36、忌掤手拙力頂,宜掤勁由腳底地面起,又如車軸的滾動。
37、忌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來,宜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來。
38、忌把化勁、發勁分開,宜化發合一。
39、忌化勁過快或過慢,過快敵勁易生中變,太慢仍不能化去;化勁宜順人之勢。
40、忌機未至就貪攻,宜攻人全在得機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