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宗旨就是生生不息,以柔克剛,所以十分的受人喜歡,它的功法比較奇特,沒有大剛大猛之風,但是效果依然是著實不俗的,那么你真正的了解太極拳嗎,知道太極拳里面的推手應該怎么練的嗎?
太極拳的內涵十分豐富,我們可以從中得不同的體會,而有人認為太極拳貫穿著和諧的思想,那么究竟是不是這樣呢?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了解下太極拳中的和諧思想,以便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學習吧。
第一,陰陽對立統一規律是太極拳充滿和諧的核心
拳論說:“一陰一陽是為拳”。又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陰陽相抱”。這里的“統一”、“互濟”和“相抱”,都是陰陽和諧的具體表現。太極陰陽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象征和諧的圖形。大圓里套小圓,陽里有陰,陰里有陽。兩者相親相愛,相互尊重,和諧的、友好的、親密的相處于一個共同體內。在運動中,兩者既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相互斗爭,相互制約,但又包容共濟,和諧的互為其根,互為其用,互相依存,互相轉化,共同推動整個套路的發展和完成。它們相克相生,相輔相成,相互消長。“相互追逐形影不離”。誰也不傷害誰,誰也離不開誰。失去對方,另一方就不能單獨存在。它們既“和而不同”,又“不同而和”,既顯示出兩者之間的和諧性、互補性,又顯示著各自獨有的特點,構成了和諧中求變化、求發展的規律和協調。太極拳的拳勢、拳架便是陰陽兼收并蓄的載體和運行動態,也是陰陽和諧共處的結構。
第二,純正自然是太極拳充滿和諧的首要條件
太極拳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能夠直接的體會出來。不論是太極拳的動作,還是它的要領與內涵,統統都是從自然中發展而來,又是為了進一步的符合自然,讓太極拳的練習者能夠與自然相互交流的。
主要有三點
一是心態自然
不論職位高低、尊卑長幼、拳藝如何,行拳做事都應保持平靜、平常、平等、平和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誠信做人,和諧處世,謙虛謹慎,寬宏大度。與時俱進,保持良好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力。
二是松靜自然
從精神到肌體徹底放松。不驚、不喜、不慍、不火,不受任何約束和壓力,專心練拳。
三是拳法自然
一切動作都應符合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和人體生理機能,和諧、有序、有規律的進行。
太極拳的拳法是符合自然的規律,同時也符合人體的自然要求的,因而在我們的練習過程中也要注意按照這樣的要領進行相應的練習,從而使得整個練習的過程能夠與自然和諧統一。
動靜結合,虛實相兼,開合有致,輕重兼備,曲伸適中,含展自如。意動身隨,形隨心移。矛盾雙方變換得當,始終保持陰陽無偏的中和狀態。心順、意順、氣順、勁順、形體順。絲毫沒有僵勁、犟勁和緊張感,更無別胳膊別腿現象。作到了上述三條,身心自然了,拳法自如了,也就為太極拳的和諧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三,獨特的功法和運動方式是太極拳充滿和諧的重要表現
首先,太極拳講究練意練氣,反對練力。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其意在先”。一切行功走架,都是“意動神隨”、“用意不用力”。用意識引導動作,平靜的做到意到、氣到、勁到。練力,則容易傷筋骨,傷氣血。
其次,講究松靜、柔活。強調松、靜、柔是演練太極拳的基礎。不松、不靜、不柔不是太極功。只有“極柔軟”,然后才能“極堅剛”。
勢勢相承,勁勁相連,行云流水,盈虛有象。這些特殊的要求和運動方式,既不以消耗體力為手段,也不以身體高低、胖瘦條件為基礎,而是演練者自身內外上下,各個部位,相互配合,高度協調的結果。既體現了太極拳的文明典雅,內涵深厚;又體現了演練者優美的自身藝術,使人看后得到很好的藝術享受。充分展示了和諧太極的魅力。
第四,在與別人交手時,太極拳演練者都是以和諧的態度對待對方,從不主動進攻別人
是按照拳論規定的技擊法則行事,“我守我疆”、“后發制人”、“舍己從人”、“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彼不動,己不動;彼欲動,己先動”,“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很明顯,這些技擊法則都是建立在以和為貴,盡量避讓和預防為主基礎上的,沒有絲毫主動打擊對方的意思。
總之,太極拳是和諧中生長,和諧中運行,和諧中完成套路規定的任務。以和諧為價值核心的觀念,自始至終貫穿在太極拳的思維模式和實踐規范之中,成為太極拳運動中一條鮮明的主線。這是由太極拳的性質和運動特點決定的。
因此,演練太極拳不僅能用和諧原則規范拳藝活動,健強體魄,而且還能養人育人,從思想上增強演練者的和諧理念,鍛煉和諧能力,養成和諧習慣,用和諧原則規范個人言行。顯示出演練者文明、品格、教養和做人境界的提升。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和諧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對待他人,對待一切事物。愿更多朋友參加太極拳運動,一起走向和諧,永遠和諧。
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我相信只要堅持經常練習的話,那么就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而真正的體會到練習太極拳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