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中老年人都會選擇來練習太極拳,原因是什么呢,以內太極拳可以很好地幫助人們達到一種身心合一的理想境界,并且同時能夠提高身體內部的各項機能,并且加速血液循環,延緩衰老,達到益壽延年的奇效。
太極拳中有關于勢的說法,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這個勢到底指的是什么,又應該如何進行運用?下面我們就對這個勢做一個具體的了解,以便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學習。
氣勢
氣勢是一種由精神因素構成的“勢”,《孫子兵法•軍爭》中講“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氣勢對內是一種相互鼓勵的巨大力量,對敵則是一種摧毀性的力量。另外,孫子曾多次對“勢”進行過形象的描繪,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勢如彍弩”“勇怯,勢也”“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李靖在《唐李問對》中說:“兵有三勢:將輕敵,士樂戰,志勵青云,氣等飄風,謂之氣勢;關山狹路,羊腸狗門,一夫守之,千人不過,謂之地勢;因敵怠慢,勞役饑渴,前營未舍,后軍半濟,謂之因勢。故用兵任勢,如峻坂走丸,用力至微,而成功甚博也。”李靖正確地指出,高昂的士氣、良好的地理環境、及時抓住戰機,即使“用力”很小,也可以獲得大的成功。
形勢
這里的“形”,指的是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形勢”就是要充分利用外界環境的有利因素。《孫子兵法》中講作戰前應善于判斷形勢、駕馭局勢,作戰中應巧妙地利用地勢、山勢、水勢、火勢等地理優勢。《九地》中講:“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可見,除了地勢,還要學會用人,而且善用人。地勢則是指空間位置不同所帶來的力量對比的變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典型的地勢之利。人勢則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所謂的“一個好漢三個幫”便是如此。
不僅是學習太極拳的時候,要注意對形勢的利用,讓自己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順利,更重要的是在進行太極拳的技擊運用時,去利用形勢去擊敗地方。所以可以說形勢對于我們的太極拳練習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
虛勢
“虛勢”就是利用計謀,積我之勢,破敵之勢。孫子將“詭”和“詐”看作用兵的原則性手段;“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在太極拳中,“避實擊虛”就是一種“虛勢”。《用武要言》中講:“虛而實擊,實而虛之,避實擊虛。”《拳經拳法備要》說:“與人對敵之時,總要攻擊空處。能攻空處則敵人無所用力,自能百發百中,則所謂避實擊虛之法也。”同時,太極拳中的動作都是虛實兼備,處處有虛實,則可誘敵擊我之虛,待敵露出破綻之后,我趁勢迅速地擊敵之虛,做到“后發而先至”。
太極拳的勢可以分為以上的三種,那么對于勢的運用又應該如何進行呢?下面我們就從知、造、借、避這四個方面對于太極拳勢的利用方式做一個簡單的了解,以便更好的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1.知“勢”
《孫子兵法》中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所以,知勢既要知己之勢,又要知敵之勢。同時,知“勢”關鍵就是審時度勢,掌握時機和速度,也就是孫子所說的“勢險”與“節短”。《用武要言》中說:“捶自心發,拳隨意發,總要知己知彼隨機應變。”李亦畬說:“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平日行功走架時,要練好知己功夫,對自己做到心中有數,明白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技擊時,用我之強擊敵之弱,同時避免敵擊我之弱。
2.造“勢”
造勢就是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優勢。“勢”貴在“積”,經過長期而有準備的蓄積和貯存,就如同火山爆發、劍拔弩張般蘊藏著極大的動力和能量。造勢的初級階段就是不斷加強太極拳架、推手功夫和器械的練習,加強自己的基本功,提高對招武的熟練運用,并從拳理上下功夫,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勢”貴在“變”,“戰勢不過奇正”,要善于在“奇正”之間尋求不斷變化,“以正合,以奇勝”,唯其如此方能“不可勝窮”。
3.借“勢”
借勢,又稱因勢或是順勢,就是根據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以便讓自身之力與外部條件更好地結合起來,呈現出更好的狀態。“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這是荀子在《勸學》中對于借助外力和外部條件的精彩論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善于借勢,就可以事半功倍、直上青云!太極拳中要善于借“氣勢”、“形勢”和“虛勢”。如太極拳中的“借力打力”就是借用敵人的“氣勢”還擊彼身。太極拳技擊中要求不丟不頂,“來,則順勢捋;去,則順勢發”,同時還要善于向大地借力,把大地作為力量源泉,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五個腳趾抓地,將大地之力傳給腳,正所謂“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發于脊背,達于肩臂,形于手指”。對方的力量作用到我的身上時,我借助大地的反作用力,終將其力量反作用于對手身上。
4.避“勢”
避勢是當自己處于弱勢時,善于規避敵人的洶洶來勢,以減少自己損失或保護自己。避勢是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被動措施,以規避敵人的直接攻擊或者特殊變化帶來的不可控損失等。避勢并不是膽小怕事的表現,而是善于保護自己的明智之舉。毛澤東的十六字作戰方針就是如此——“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避勢是為了更好地造勢,發揮更大的威力。太極拳技擊中“化”就是避勢的表現,太極拳不講求蠻力的硬拼,而是要化解敵人的來勢,再通過化打結合擊敗對手。
太極拳中的“勢”兼有外形之勢和內在“氣勢”,同時融合外界“形勢”及各種“虛勢”而形成的對作戰形勢的控制力與對敵人無形的打擊力,并蘊藉著顯明的本體美、辯證的理性美和流動的力量美。有勢者需用勢,無勢者需造勢,無力造勢者需借勢,勢弱者需要避勢。
平時的時候只需要多加的練習一下,不需要多久,你就可以深切的體會到練太極拳的一些優勢和好處了,當然在練習的時候也要注意好一些動作的規范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達到一種理想的境界。
通過上文,我們能夠對太極拳的勢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但是想要讓這種勢變成練習者能夠運用的東西,就需要不斷的進行練習了。當然,對于太極拳中所有要領的學習,都需要注意實際的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