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流派,在太極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孫式太極拳也是需要好好了解和學習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如何才能學好孫式太極拳,希望對孫式太極拳的愛好者可以有所幫助。
想要學好孫式太極拳,我們就得掌握好它的風格特點和身法要領,這兩者是非常重要的。
孫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孫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主要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孫式太極拳本質的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
孫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
所以說,我們在練習孫式太極拳時一定要牢記這些要領,注意遵守拳架的規矩。
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習練者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
進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孫式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養習練者重心潛移和動靜合一的能力,還有利于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練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孫式太極拳的第三個特點是: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孫式太極拳中有十二個開合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每逢轉身以開合手相接,可以引導習練者身體隨重心的虛實轉換、內氣的自行運轉(稱為圓研)。開合手便于引導習練者體會體內氣息的運行與重心轉換相協調。開合手的安排,在練拳時,還有利于習練者經絡疏通和血脈通暢。
第三個特點,在學習孫式太極拳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虛實轉換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運用。
孫式太極拳的第四個特點是:蓄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習練孫式太極拳時,要處處因勢利導,各種勁法隨重心變化而轉換,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法之勢。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鉆落翻要分明”。
總之,孫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高級拳術,具有防身、健身、養生、修身的作用。孫式太極拳把形體運動與意念活動相結合,以意念導引形體運動,導引氣血運轉,達到形神兼備、精神與形體雙重的修煉,可以使習練者祛病延年、健康長壽。
孫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
孫式太極拳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運動(內主靜心養性,外主鍛煉體魄);是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剛直不能用。體用則為以柔克剛,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方法。練此拳時應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內外相合,干萬不可用拙力。應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演練孫式太極拳有三層意境: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運動。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
孫式太極拳的姿勢、動作,都有一定的要領,并各有其意義。介紹如下:
頭:頭要上頂,但不可用力。下頦自然收斂,頭項正直,精神貫注。全身松開,頂、蹬、伸、縮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虛靈。即所謂虛靈頂勁。
口:口要虛合,舌頂上腭,用鼻呼吸。
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則氣沉丹田。胸挺則氣涌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漂浮,為拳家所忌。胸含則氣貼于背,力由脊發是為真力。以上即所謂含胸拔背。
肩:兩肩務要松開,下垂。切忌聳肩,否則氣涌于上。
肘:兩肘要向下松垂,兩臂自然彎曲。即所謂曲中求直,蓄而后發之意。
手:五指張開,塌腕,虎口略圓,手心略內含,如抓抱一圓球之狀。
腰:腰必須塌住。因腰是全身動作之樞,力量之源。人之旋轉、進退、虛實變化全靠腰勁貫串。
腿:兩腿彎曲,務必分清虛實,即身體重心要放在一腿上。如身體重心移于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反之,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分清虛實為太極拳之要義,運動起來轉動輕靈。否則邁步重滯,易為人所牽動。
呼吸:所謂氣沉丹田(臍下三寸處),就是指深長之腹式呼吸。但切勿用力往下醫氣,一定要使呼吸純任自然。
意與力:太極拳的特點之一是用意不用力。因太極拳要求用活力,全身要松開,不使分毫拙力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要求極柔軟而極堅剛,極沉重而極靈活。意到力到,運用自如。倘用拙力則遲滯不靈。力浮于外就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了。何謂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蓋因意之所至氣即至,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經絡,無時停滯。久練則真正內勁即可產生。
動與靜:氣功的靜坐是靜中求動,拳術是動中求靜。練拳時心要靜,精神集中,動作才能圓活。
以上分別論述了運動要領。但學拳者務必注意太極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所練在神。精神為主帥,身體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舉動自能輕靈。心意與形體動作協調一致,方能內外相合為一。練時須注意上下相隨,身體各部完整一致。如有一處動作不整,就會使神氣散亂。再者,練拳時要以意行力,相連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運勁如抽絲”即此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