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太極拳結合中醫原理,幫助人們實現長壽的夢想。現代人練太極拳的好處是促進肌肉和骨骼系統功能,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能恢復身體機能,下面隨著4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42式太極拳增強肌肉和骨骼系統功能
太極拳具有中醫原理,練太極拳打通身體經絡,加強肌肉和骨骼系統功能,高效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
中醫學認為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稟受父母,又稱生殖之精,有生殖能力,促進生長、發育。
后天之精是水谷化生,又稱臟腑之精,濡潤滋養臟腑,維護生命活力。它們既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產物,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太極拳內氣具有推動作用,屬于陽,通過內氣能疏通經絡,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還能持續鍛煉。
《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也就是“天地之氣”的產物。
氣推動和激發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人體的氣充斥于全身而無處不到,氣的升和降、出和入,必須對立統一,協調平衡,氣機調暢,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血和津液,都為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于陰。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充分的營養和滋潤作用。
血是生命活動的能量基礎,只有血液順暢,人體才能健康,使身體機能達到平衡狀態,延長壽命。
《黃帝內經》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又是神的主要物質基礎。《黃帝內經》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血氣充盈,血脈和利,則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維敏捷,活動自如。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主要布散于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并能滲注于血脈,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灌注于骨節、臟腑、腦、髓等組織,起濡養作用的稱為液。津和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故常津液并稱。
津液有滋潤和濡養的生理功能,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有滋養和滑利血脈的作用。其次津液在其機體代謝過程中,通過汗液和尿液的排出,能將人體各處的代謝廢物不斷地排出體外。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打太極拳可路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例如,可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加強心肌收縮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
可提高呼吸功能.使氣體交換充分,血氧含量增高,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可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態,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有益于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
可改善提高內臟器官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臟器的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內分泌機能,使機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運動還可以增強肌肉和骨骼系統的功能,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使骨骼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延緩骨的老化過程。
運動要因個人身體條件進行,不可急于求成或勉強求大,“欲速則不達”。要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打太極拳貴在持久,要行之有素。不要間斷,要形成條件反射,習慣成自然。打太極拳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太極拳強化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增強生命力。
42式太極拳對骨骼的好處
研究發現,經常鍛煉的青少年進入老年后發生骨質疏松的時間將更晚,癥狀更輕;常打太極拳的人與不打的人相比較,跌倒的發生率減少47%,髖骨骨折發生率降低25%。
研究發現,腿腳不好的人練習太極拳一段時間后,自己能走路,腿腳不好的毛病也有明顯的改善。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參加太極拳活動多年的60歲-90歲的老人血漿睪酮水平大于對照組不常運動的老人,而與健康成年男性相類似。運動可調節睪酮,睪酮能促進代謝,使骨密度增加。
體育運動對于增加骨質疏松婦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12名69歲-95歲老人參加實驗,經每周3次為期3年的輕度至中等運動量的訓練后,骨礦物質增加2.29%,不運動的對照組則減少3.28%。
運動還有益鈣的利用,增加吸收,而臥床能使尿鈣排泄量比正常排出量高3倍之多,因而極易發生骨質疏松;再因長期臥床影響骨血液循環,使骨營養缺乏,加速骨量丟失。長期不運動使骨附屬組織缺鈣,也同樣加速骨丟失。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強烈建議,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應當持之以恒地參加運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