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陳思坦42式太極拳的三個技巧
一是要講“虛領頂勁”,也叫“頭懸頂”
具體做法是:下頜內收,頭頂(百會穴)虛上領,想像我們的頭上頂著碗或書,使頸椎拔起松豎,頭不能擺動,但可轉動,想像不能讓腕和書掉下來。功效是生氣勢,主精神,產靈感。
二是要講“松沉”
松沉要做到“肩沉”、“腰沉”、“氣沉”。
“肩沉”不并不是用力沉肩,而是松肩肘墜。怎樣才能做到呢,應該讓鎖骨、前胸、后背使勁下沉,而肩處就像用繩系的一樣松達拉。這時兩臂如系磚一樣的沉重。
如要達到“肩沉”的真正效果,就需要大家經常性的做松肩練習。
“腰沉”實際就是“松腰”,是腰腹整體向下放松,氣柱下墜。不講胸背放松,單要求松腰是不可能的。“松腰”有利于氣沉丹田,力貫足下,氣扎地下,下盤穩固。
同時使腰更好地起到“主宰”作用,有利于斂臀、蓄勁,但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塌腰撅臀。
“氣沉”要有兩沉,一沉丹田。這里的丹田指的是前后丹田,前丹田既前下腹,也就是臍下三寸處,還有后丹田,也就是命門處,這個很關鍵,也叫后撐命門。
氣沉丹田,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運氣,使內氣通暢。
二沉氣勁入地,當你能將氣沉命門處時,也就是后腰氣下沉,再通過放松,就會讓內氣順兩腿經絡下沉地下。反過來地面就還給我們一個反作用力,反勁再意守丹田,就會讓拳架更正,身體更穩。
三是要講“撐胯”、“膝扣”、“足蹬”
“撐胯”是上身穩定的前提,有人說胯要松,值得研究,松胯要適當,松到一定程度要合胯。
如陳式陳思坦42式太極拳中的掩手肱拳,要打出爆發力,就要身體下沉,下沉就要放松,全身放松,松胯是松的一部分,但不能松到底,松后要合胯,否則就沒了合力整勁。
在一般情況下,應體現“撐胯”,撐的目的是為了托住上身,這樣才會讓上身放松。
“膝扣”也可叫“襠圓”。通過兩膝內扣,讓襠口撐圓,防止了身體重心后仰,促使含胸拔背,保持了身體的穩定。同時又有利于內氣意守丹田,氣柱下沉,形成“千斤墜”。
“足蹬”是內功產生關鍵。足蹬能和撐胯形成合力,共同支撐上體。
同時,腳蹬地能讓地面給我們一個反作用力,反勁回流到丹田,更加大了內勁,可促使內氣爆炸形成強大的爆發力。
足蹬以后腳跟一點和大腳肢為著地點,涌泉穴要空,不要全腳掌著地,那樣受力面積大,內氣,也就是內勁沒易扎入地下,那樣會不穩。
只要照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恒地練習,就可“階及神明”之境,將陳思坦42式太極拳練到高境界,產生虛靜狀態,人入無之境,天地人合一,身輕無分量,身動漂自如,身穩氣入地,身懷爆炸力,身功誰能敵!練的漂亮的陳思坦42式太極拳是這樣練的。
結語:通過以上對陳思坦42式太極拳的介紹,大家應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太極拳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不僅要學會它的招式,同時也需要學好當中的內在思想和要求,只有內外兼修,才能學到太極拳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