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基本要領
一、松肩垂肘
練習42式太極拳的時候,要松肩垂肘,但是有很多人對松肩垂肘的理解是錯誤。
人們往往理解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著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緊張,如負重擔,造成板胸不能運化,對推手影響極大。
關鍵在于弄清肩的結構。肩是由肱骨頭、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胸鎖骨構成。壓肩會使肩關節閉合,氣上浮,有憋氣的感覺。
如果想要正確的松肩,就必須把肩關節活動開來。
松筋并向前有攏意,肩背毫無份量,氣因方能暢通。功夫練久了,肩關節自開,肩活胸柔自然能夠運化,才能實現拳論所說"運化在胸"的要求。
二、圓撐飽滿
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
什么是用意呢?用意就是練意。大腦的意念既可以控制你的身體,又能幫你借力打力。
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42式太極拳的整體觀念。
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
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
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
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三、足下有根
盤架推手時,總是頭重腳輕,站立不穩,單腳難以自控,甚至雙腳在地也不穩當。主要表現為虛實變換得不好。
前后虛實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虛實也靠左右搖擺,所以這是造成足下無根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