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聽勁
通過長時間推手練習,逐步修煉出靈敏的聽勁,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微小來力即可聽出。
只有做到對方來力的方向、大小、快慢以及變化均能即刻斷定,才能實現“因敵變化示神奇”。只有有了敏銳的聽勁,才能判斷正確,運化合理,我順人背,得機得勢,順勢借力,后發而先制。
靈敏的聽力是輕靈運化的基礎。聽力的功夫是由骨聽、肉聽、皮毛聽逐步升級修煉出來的,只有到了皮毛敏感的階段,“一羽之力”也能聽清,才能達到以“一羽之力”相配合的輕運階段;
只有有了輕的功夫,才能達到靈的變化;也只有達到輕靈,才為“四兩撥千斤”提供了可能。
六、懂勁
經過長時間推手訓練、招法變換、勁路運行以及應對的方法訓練,各種勁力在大腦中烙印深刻,不僅“心知”(思想懂勁),而且“身知”(身體懂勁)。
身知以后就有了“身意”,身體像有了意識,不等大腦下命令身體各部均能自主及時地做出靈活正確的應對,身體對來自外部的刺激形成了條件反射。
“身意”的修煉方法是,先用心意導引,讓身體某點練出感覺,然后漸漸使該點生出身意而去掉心意,如此點點擴展,漸至全身都練出身意。
身意比心意反應更迅速靈活。如果依靠心意,接觸點的感覺需要先傳到大腦,大腦再下命令給接觸點,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盡管時間很短,但在雙方較勁的一剎那也會差之毫厘而謬之千里。
所以,靠心意指揮,有時會來不及閃讓轉化,而導致引進落實而被打。只有練出了身意,達到了身體懂勁,能夠隨對方的運動而進退往復、纏繞旋轉,推手中才能游刃有余、穩操勝券。
七、沾黏勁
太極推手中雙方搭手后,我即可以小勁沾住對方,不頂不丟、連隨不斷,連隨中含有黏逼勁,進必黏逼,退必沾提,如膠似漆,使對方欲進打不中、欲退走不脫。
雖然是“舍己從人”、“引進落空”、“隨人而動”、自己“球形轉動靠推動”,但主動權仍在我手,因而我可“牽動四兩撥千斤”。沾黏勁在身,可以從人開始,以制人告終。
八、走化勁
推手中,走化勁是實現“四兩撥千斤”極為重要的功夫,只有走化得輕靈迅速,才能牽其四兩而控制千斤。
走化的方法,一是縱向的退化,二是橫向的閃化,三是弧形的平旋、立旋和多向旋化,三者往往結合運用。
要用得好,必須有吞吐深長的運化功夫和活似車輪的旋轉功夫,做到定步大幅度進退而不失中定,當定步走化不了時也能活步自如,勁力不斷,進退平穩,人不知我。
只有這樣才敢大膽將對方引進來而又對我沒有威脅,使對方進則感到如臨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