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后,天氣潮濕,容易導致人體濕氣過重,人很容易疲倦和昏昏欲睡,更容易患呼吸系統毛病、腸胃不適和皮膚病。因此要注意祛濕,那么怎樣才能祛濕呢?有哪些養胃健脾祛濕的湯品呢?接下來就和小編 一起去看看吧。
六款健脾祛濕湯推薦
推薦一: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材料
鮮土茯苓200克、馬蹄10個、紅蘿卜、連須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鮮土茯苓切塊,馬蹄去皮,紅蘿卜、玉米切段,蜜棗去核,陳皮浸泡。
2.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
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胃潤肺之功。
推薦二:鮮芡實白果煲豬肚
材料
鮮芡實150克,白果肉、腐竹各50克,陳皮1/3個,豬肚1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豬肚以生粉反復揉擦,再洗凈,其各物稍浸泡。
2.一起下瓦煲,加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
芡實性味而甘、微澀,中醫認為有補脾祛濕、益腎固精之功。《神農百草經》說它“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慧”。南方的春日尤為濕困,且前段時間料峭春寒、春雨連連,春寒春濕易傷脾胃。以鮮芡實配白果煲豬肚,清潤可口,有健脾祛濕、養胃益腎的功效。
推薦三:白鯽魚煲湯
材料
白鯽魚、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
做法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后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滾三分鐘,加入調料調味即可。
功效
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是健脾祛濕的良方。
推薦四:豬橫脷煲雞骨草
材料
豬橫脷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
做法
1.豬橫脷切掉中間的白脂,清洗干凈,切成小件。
2.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干凈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湯煲里,加入5~6碗。
3.大火煮開后,轉慢火煲1.5個小時后,放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