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貼秋膘”又開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來。秋后的確該適當進補,但貼膘并非明智選擇。《黃帝內經》中早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那么秋季怎么養陰呢?秋季養陰又有哪些食療方法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初秋時節暑未全消,飲食上除了滋陰潤燥,還應兼顧清熱。下面推薦幾種常用的潤燥養生方。
潤燥糖水和靚湯
茅根竹蔗水
用料:鮮茅根50克,無花果3顆,鮮竹蔗500克,帶皮馬蹄500克,胡蘿卜1根。
做法
1、把所有材料洗凈,竹蔗砍成小段,對半剖開,馬蹄切去頭和底部,胡蘿卜切成大塊;
2、把所有材料放進鍋里,放清水2500毫升;
3、大火燒開15分鐘后,轉小火再煮30分鐘即可熄火;
4、撈出湯渣,湯水可以放到冰箱里冷藏,喝時應再次加熱至沸,放涼再飲。
功用:清熱涼血、生津利尿。
適宜人群:濕熱內郁、平素煙酒不忌者尤其適宜。脾虛(寒)、氣陰兩虛者及孕婦慎飲。
太子參石斛淮山瘦肉湯
用料:豬瘦肉100克,太子參、鮮淮山藥各10克,石斛6克,生姜三片,食鹽適量。
做法
1、太子參、石斛、淮山(去皮)洗凈,稍浸泡;
2、豬瘦肉洗凈,整塊改刀起花;
3、上述湯料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個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便可。
功用:補脾益胃、氣陰兩滋。
適宜人群:太子參石斛淮山瘦肉湯氣陰兩虛者尤其適宜。脾虛者可酌情減少石斛用量。
雪耳玉米糖水
材料:新鮮的甜玉米2根、土冰糖2塊、枸杞子15克、紅棗8粒、雪耳1朵、水5碗。
做法
1、雪耳用清水泡開,去蒂,撕成小朵。
2、甜玉米去衣洗凈,削下玉米粒。
3、紅棗和枸杞子洗凈,紅棗去核,枸杞子稍浸泡。
4、煮沸清水,放雪耳、紅棗和枸杞子,用中小火煮40分鐘,至雪耳軟爛。
5、加冰糖和玉米粒再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滋潤、養陰潤肺、抗皺補血、養顏抗衰老。
白果腐竹薏米糖水
材料:新鮮腐竹2片、白果100克、薏米45克、冰糖適量。
做法
1、把薏米泡水5分鐘,洗干凈,在一口鍋里倒入八杯水,把薏米和白果放入,大火煮滾,轉中小火燉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