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在人們來看是個營養十分充足的食物,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提到補充營養那肯定首選就是雞蛋,雞蛋也有很多種的吃法,有西紅柿炒雞蛋、木耳炒雞蛋、清水煮雞蛋等等,那么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尖椒炒雞蛋的做法。
尖椒炒雞蛋
主料
準備兩個雞蛋和一個小尖椒。
輔料
食用油適量、蔥末適量、姜末適量、料酒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準備好材料,尖椒去蒂清洗干凈。
2.把雞蛋打到碗中,用筷子攪拌均勻,拿出準備好的尖椒切成小段,大蔥也是一樣。
3.把尖椒碎和蔥碎加入到雞蛋中。
4.再加入料酒,鹽,味精打散,攪拌均勻。
5.起鍋放油,油熱放入攪拌好的蛋液翻炒。
6.把雞蛋炒至成塊狀后盛出鍋,即可食用。
對于吃雞蛋也有一些誤區,你知道嗎?
常見誤區
豆漿和雞蛋不能同吃嗎?
關于兩者相克的理由,流傳廣的說法是,雞蛋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需要胰蛋白酶幫忙,而豆漿中含有一種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抑制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從而影響雞蛋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降低其營養價值。這個理由用了一些醫學和營養學名詞,聽起來很“科學”,很有迷惑性,但實際上,這是對營養知識一知半解造成的誤區。
大豆(包括黃豆和黑豆)中確實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它可以抑制人體胰蛋白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但胰蛋白酶抑制劑遇熱不穩定,加工成豆漿過程中,經煮沸加熱8分鐘即可被破壞85%以上,其中雖然尚含少量熱穩定蛋白酶抑制劑,但活性較低,不足以干擾到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何況,即使豆漿沒有被充分加熱,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也是先影響豆漿中的蛋白質消化,別忘了,豆漿本來就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牛奶含量相當),哪輪的上雞蛋這個“外人”呀。所以,豆漿和雞蛋完全可以一起吃,所謂的“相克”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只是需要注意,大豆中除了胰蛋白酶抑制劑外,還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抗營養因子,無論是否和雞蛋搭配,豆漿都需要充分煮熟煮透,否則影響點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還是小事,嚴重的可能會引起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和腹瀉等胃腸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