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病癥了,低血壓引發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痛、頭暈、胸悶氣喘、易疲勞、精力不能集中、失眠、食欲差、四肢發冷、脈搏緩慢。一旦體位變化時常眼前發黑、頭暈欲倒。那么低血糖吃什么有好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低血壓注意事項
一、青少年低血壓不容忽視
近些年來,常發現有些青少年的血壓持續偏低,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間,而舒張壓達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壓較低,這類青少年的血液循環功能也較差,經常感到頭暈眼花,乏力氣短,心悸,胸悶;女性還多發生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且容易發生虛脫。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愛走神,記憶力較差而健忘,常覺得腦子不太好使。
這些青少年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溫等癥候。之所以出現上述不適感覺,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血壓偏低,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血液供應不足,發生慢性缺氧的緣故。
青少年低血壓常見于體質纖弱的女性,多為原發性低血壓,女性為男性的3--4倍。少數可因月經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不少人還具有家族遺傳史。可見,青少年低血壓屬功能性疾患,常無器質性病變。
二、老年低血壓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項
多數老年人認為人老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于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
老年人引發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臥床,體位突然改變等。
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誘發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后,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
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
1.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情緒不穩,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
2.繼發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于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
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臥位變為直立位時發生的低血壓,常見于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冬眠靈等)引起;
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于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
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癥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