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病癥是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注意一下的,還是相當必要的。今天小編帶來了治療氣虛的食療方法,大家可以通過食療就能克服氣虛了,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吧。
氣虛 ,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元氣不足會造成疲乏無力、腰膝酸軟、語聲低懶微言、胸悶氣短、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諸多不適。
多發人群
氣虛是一種多發癥,原因多是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后及疲勞過度。據對804人隨機抽樣調查,衰老、虛弱引起的體虛占51.4%(46歲—65歲),是各種病因中高的兩個點。這與現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過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專家提醒大家都來關心這個年齡段的人群。
病理病因
氣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從病發原因、癥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在調治上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診治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心、肝、脾、肺、腎整體調理,使機體有規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復制、逐漸恢復元氣,也就把亞健康狀態轉化為健康。
食療預防對于氣虛者的飲食宜忌,應兼顧到五臟之虛的宜忌原則。 凡氣虛之人,宜吃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食品,忌吃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合理膳食
氣虛體質是小兒常見體質之一,常出現于鼻過敏、氣喘、消化障礙、身材矮小、尿床、容易感冒、肥胖及心臟病等疾患,當您的寶貝出現氣虛質的癥狀越多,則表示氣虛的嚴重度也越高,父母宜培養正常飲食習慣,如定食定量、避免吃零食,飯前盡量勿吃過甜、高脂肪或高糖之食物、飲料,以免過早產生飽脹感而降低食欲。而正常的作息及適度戶外運動,都可避免氣虛加重。對氣虛患兒,平時應注意飲食如:
1.甘平
為主食,如葡萄、檸檬、木瓜、草莓、李子、蘋果、菠菜、紅蘿卜、茼蒿、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白木耳、玉米、栗子、橄欖、豆漿、白米、糙米、黃豆、黑豆、赤小豆、冰糖、魚肉、豬肉、雞蛋等。
2.甘溫
油菜、大頭芥菜、番瓜、龍眼、荔枝、櫻桃、番石榴、金桔、楊梅、桃子、杏子、李子、糯米、紅糖、麥芽糖、大蒜、香菜、生姜、蔥、茴香、醋、沙茶醬、牛肉、雞肉、蝦、黃鱔、淡菜、羊奶。
3.甘涼
菱角、蓮藕、香菇、冬菇、蘑菇、瓢瓜、綠豆、豆腐、茶、麻油、生姜皮、蓮霧、西紅柿、甘蔗、香瓜、柳丁、無花果、蜂蜜、鴨、蟹、鱉、蛋白、枇杷、菠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