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菜譜的營養成分
2制作方法
魷魚身進行泡發,發透后待用;
將泡發好的魷魚用斜刀切成6×3厘米的長方形;
魷魚頭洗凈后用熱水洗去異味,放在碗中;
豬里脊肉焯水后放在魷魚頭上面,注入上湯200毫升,上籠屜蒸2小時,過濾待用;
切好的水發魷魚,在沸水鍋中氽一下瀝干水分,用料酒10克左右漬勻,放在湯碗中;
發萊剔凈雜物,在清水中泡5分鐘,瀝干水分;
瀝干水分的發菜在沸高湯100毫升中氽一下,撈起待用;
鍋置旺火上,入500毫升湯和蒸好過濾的魷魚頭湯,加入精鹽燒沸,再加味精和少許料酒成原湯;
將沸原湯半勺先沖入魷魚碗,再瀝去湯(這種做法叫回湯),把氽過的發菜裝在魚的一邊而后再氽入燒開的原湯即成。
3制作提示
1.此種做法保持魷魚的本味和特色;2.魷魚要泡發好,應保持脆性,不能太爛;3.回湯是一道關鍵性的技術處理,它起到氽熟和入味的作用。
4推薦食用時間
中餐|晚餐
5營養解析
魷魚(干):魷魚富含鈣、磷、鐵元素,利于骨骼發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療貧血;除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魷魚還含有大量的牛黃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臟功能;所含多肽和硒有抗病毒、抗射線作用。中醫認為,魷魚有滋陰養胃、補虛潤膚的功能。魷魚之類的水產品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魷魚含膽固醇較多,故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應慎食;魷魚是發物,患有濕疹、蕁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豬里脊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里脊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含量相對較少,一般人群都可食用。發菜(干):發菜富含蛋白質和鈣、鐵、磷等,均高于豬、牛、羊肉及蛋類,它的突出特點是脂肪含量極少。發菜性味甘、寒;發菜具有清熱消滯、軟堅化痰、理腸除垢、解毒滋補、通便利尿、化濕去膩和降血壓的功效;適宜于肺熱咳嗽、內熱痰結中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癰且咳葉黃膿痰、腥臭痰以及高血壓、肥胖癥和佝僂病等患者食用;對婦女月經不調、營養不良、手術后病人和外傷患者愈合階段的病人也十分相宜。一般人食之無妨。
6食物相克
豬里脊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