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尤宜食用;
2. 有宿疾者應慎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牙病患者不宜食用棗,便秘患者應慎食。
1. 中老年人、青少年、女性尤宜食用;
2. 有宿疾者應慎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牙病患者不宜食用棗,便秘患者應慎食。
2食療作用
棗為中國原產,我國早已栽培,而且吃棗歷史也很久了。《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有“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之說。現在,棗仍是中國烹飪中的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中國棗約于公元1世紀經敘利亞傳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歐,19世紀由歐洲傳入北美。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