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原料別名:薤根、大頭菜子、野蒜、小獨蒜、小蒜、宅蒜、薤白頭,苜頭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禁忌人群:氣虛者慎服。不耐蒜味者少食。
適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原料介紹
薤白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鱗莖。北方多在春季,南方多在夏秋間采收。連根挖起,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用沸水煮透,曬干或烘干。本品須置干燥處,防潮防蛀。
薤白干燥鱗莖,呈不規則的卵圓形。大小不一,長1~1.5厘米,直徑0.8~1.8厘米,上部有莖痕;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有縱溝與皺紋,或有數層膜質鱗片包被,揉之易脫。質堅硬,角質,不易破碎,斷面黃白色。有蒜臭,味微辣。以個大、質堅、飽滿、黃白色、半透明、不帶花莖者為佳。主產東北、河北、江蘇、湖北等地。除小根蒜及薤的鱗莖作薤白使用外,尚有山東產的密花小根蒜;東北產的長梗薤白;新疆產的天藍小根蒜的鱗莖在少數地區亦作薤白使用。
2適宜人群
肥胖、動脈硬化者、慢性腸炎者應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3食用指導
1. 可炒食,鹽漬或糖漬。
2.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樓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3. 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樓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4. 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樓實一枚(搗)。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4食療作用
“烤鴨”早在明朝時就已成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贊,即被宮廷取名為“烤鴨”。
以后明朝遷都北京,烤鴨技術也帶到北京,并被進一步發展。由于制作時取用玉泉山所產的填鴨,皮薄肉嫩,口味更佳。烤鴨很快就成為全國風味名菜。北京兩家有名的烤鴨店“便宜坊”“全聚德”,便是明朝時開業的。
到了清朝,官吏們常常收購北京烤鴨,供皇帝及其親屬享用。據《竹葉亭雜記》記載:“親戚壽日,必以燒鴨相饋遣。”燒就是烤,可見烤鴨還成了當時勛戚貴族間往來的必送禮品。又有《憶京都詞》這樣寫道:“憶京都,填鴨冠寰中。燜烤登盤肥而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5食材文化
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導滯的功效;
主治胸痹心痛徹背,脘痞不舒,干嘔,瀉痢后重,瘡癤。
6溫馨提示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