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黃素 百科
- 定義和概述:
- 核黃素又稱維生素B,屬于水溶性維生素,但水中溶解性很低,在PH〈1時形成強酸鹽,在PH〉10時可形成強堿鹽而易溶于水,核黃素在強酸溶液中穩定,其強酸溶液為白色。被排出的量隨體內的需要以及可能隨蛋白質的流失程度而有所增減。 和其他的B族的維生素一樣,不會蓄積在體內。所以時常要以食物或營養補品來補充; 維生素B2也稱為維生素G; 計算單位為毫克(mg).
- 發現歷史
- 1879年英國著名化學家布魯斯發現牛奶的上層乳清中存在一種黃綠色的熒光色素,他們用各種方法提取,試圖發現其化學本質,都沒有成功。幾十年中,盡管世界許多科學家從不同來源的動植物都發現這種黃色物質,但都無法識別。1933年,美國科學家哥爾倍格等從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這種物質,后來人們因為其分子式上有一個核糖醇,命名為核黃素。
- 代謝吸收
- 食物中核黃素與蛋白質形成的化合物,進入消化道后,先在胃酸、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釋放出黃素蛋白,然后再小腸上端磷酸酶和焦磷酸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游離核黃素。核黃素在小腸的上端以主動運轉方式吸收,吸收后的核黃素中,絕大部分又很快在腸粘膜細胞內,被黃素激酶磷酸化為FMN,這一過程需由ATP功能。正常成年人從膳食中攝入的核黃素60%~70%從尿液排出,在核黃素攝入過量后也很少在體內儲存,也可從其他分泌物中排出如汗液、乳汁。
- 生理功能
- 1、促進發育和細胞的再生。 2、促使皮膚、指甲、毛發的正常生長。 3、幫助消除口腔內、唇、舌的炎癥。 4、增進視力,減輕眼睛的疲勞。 5、以輔酶的形式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代謝。
- 正常需要量
- 1、成人男性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攝取量是1.4mg,成人男性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攝取量是1.2mg妊娠期間需要1.7mg,老年人為1.4mg; 2、成年人每日吃1兩動物肝可滿足需要;成年人每日吃約2斤黃豆可滿足需要;成年人每日吃3棵生菜可滿足需要;成年人每日吃3~4只香菇可滿足需要。
- 過量表現
- 核黃素溶解度極低,腸吸收有限,故無過量或中毒的擔憂
- 缺乏癥
- 維生素B2的欠缺會導致口腔、唇、皮膚、生殖器的炎癥和機能障礙,稱為核黃素缺乏病。 維生素B2缺乏導致脂溢性皮炎(眼、鼻及附近皮膚脂溢且有皮屑及硬痂)。 維生素B2缺乏會引起嘴唇發紅、口腔炎、口唇炎、口角炎、舌炎。 維生素B2缺乏會使眼睛充血、易流淚、易有倦怠感、頭暈。 維生素B2缺乏還會引起陰道瘙癢。
- 食物來源
- 奶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臟與腎臟、蛋黃、鱔魚、胡蘿卜、釀造酵母、香菇、紫菜、魚、芹菜、橘子、柑、橙等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