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現在被認為是比較嚴重的一種心臟類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的發病率在日益的增多,一旦患上心肌梗死,就要開始漫長而且持續的治療,目前對于心肌梗死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本文主要針對心肌梗塞患者在日常的飲食療法和要特別關注的飲食原則,幫助患者通過合理健康的飲食來緩解病情。
目錄
1.心肌梗死的概述 2.心肌梗死的4大飲食原則
7.治療心肌梗死的菜譜 8.治療心肌梗死的佳湯品
心肌梗死的概述
醫學上所定義的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指人體內的冠狀動脈,發生急性并且持續性的缺血缺氧,進而所引起的心肌壞死病癥。然而在醫學臨床上,心肌梗死多事伴隨著劇烈并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一般的休息和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的緩解這種疼痛,同時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現象,嚴重的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心肌梗死在中國近年來呈上升趨勢,每年可以發現至少50萬病例,對于心肌梗死的治療是刻不容緩的,醫學上在不斷的研發新的藥物和手段,也有日常飲食和護理等非物理手段。
心肌梗死的4大飲食原則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愛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和鉀的攝入平衡,另外還可以適當的增加鎂的攝入,來預防和減輕并發癥的出現,尤其是對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一般的建議是低鹽飲食,并且膳食中鈉、鉀和鎂的攝入,要根據據病情做出及時的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率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
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