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頸椎病的推拿療法
一:穴位按摩
按柔風池、風府、百勞、肩井等穴,取穴參考針灸人或針灸書。以中指、食指、無名指三指并攏按于穴位上(以中指著力為主食指、無名指為輔)先用力按壓,待有酸脹感時,再進行按揉,每穴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揉30次即可。適用于各類型頸椎病。
二:屈頸法
坐位或站立均可頭部做主動的前屈、后屈、左右側屈運動,頸椎病的按摩療法的要領是動作要緩慢而有力量,頸部要盡量屈曲到位。如因疼痛等原因,運動受到障礙時,也要盡量地去做,努力做到位,但動作切忌過快。過猛。
三:臥位推頸
仰臥在床,頭伸出床外,肩與床邊(無床頭)齊平,頭向后仰后頸部盡量放松,再用兩手十指托于后頸部,并以十指從上到下反復揉按后頸部,頸椎病的按摩療法能使頸部氣血疏通,痙攣得以緩解;然后再以十指指出左右來回推頸椎的棘突部位,指下可感覺到頸椎左右輕度擺動,由于頸椎的微動,頸椎病的按摩療法可有效地改善頸椎關節與周圍軟組織之間的關系,糾正小關節的錯位。本方法的要領是推揉結合,每次可進行3~5分鐘,做完以后,病人會自覺頸部非常輕松。
四:頸肩部法5~10分鐘
頸兩側的點按法與彈撥,重點在痛點操作。點按彈撥時根據患者不同情況或在頸旁夾脊,或在夾脊穴的外側,甚至胸鎖乳突肌處操作。對于椎間隙窄者,醫者可用一上肢置于患者頭前屈曲肘關節,囑患者略低頭,下顎置于肘窩,醫者以上臂及手夾扶患者頭部,向上牽拉頭部,另一手于痛點點按或彈撥。
五:頸椎側扳法,或仰臥位,頸椎牽引下用扳法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者,讓患者仰臥位,肩與床邊齊,醫者坐于患者頭前,一手托枕部,一手扶其下頜,一助手站于患者體旁,雙手分扶患者兩肩,相對牽引,托枕部一手向下移動,并依次向上托頂患者頸椎以求改善其生理曲度。對于反向成角者,手應放置于成角的兩椎體之間,向上托頂。
神經根型療法
上肢痛麻者,應于患肢施以法、指揉法,指揉方向應沿橈神經或尺神經走行方向,同時可點按臂臑、曲池、合谷、手三里、內關、外關等穴,并以食、中、環、小四指拿極泉2~3次,配以手指的揉法、捻法、拔伸法。
椎動脈或交感神經型療法
頭暈頭痛者,應于C2棘突至乳突聯線中點附近,及兩側枕部尋找痛點,行點按法,并應點按百會、四神聰、角孫、頭維、太陽、攢竹、魚腰等穴,于前額面部行魚際揉法,于頭部行掃散法。
交感神經型療法
應加點背部俞穴。
脊髓型療法
早期可以于頸肩行輕柔手法治療,不宜用扳法,于上肢、下肢行法、指揉、點按法,一旦出現肌張力增高等陽性體征,考慮到脊髓受壓過久不可逆轉, 以上手法相應操作完成,以拿法拿頸、肩部肌肉3~5遍,搓肩背,牽抖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