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孕婦由于吃的太好,運動量少,而導致患上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這是一種很急性的脂肪肝,比一般的脂肪肝更加兇猛,當孕婦發現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癥狀和飲食。
目錄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什么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妊娠特發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臟脂肪變性”等。
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
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可發生在妊娠28~40周。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見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和男胎較易發生。臨床表現與暴發性肝炎相似。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理改變為肝臟大小正常或輕度縮小,色黃質軟,光滑,切面油膩。
組織學改變主要是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浸潤。
脂肪變性是微囊泡狀,脂肪變可侵及整個肝小葉,匯管區可有炎細胞浸潤,也可見少量肝細胞壞死和淤膽。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目前尚未見遺傳因素與本病有關的報道。
孕婦血清學檢查和病毒培養陰性亦不支持感染因素致病的可能,大多數孕婦沒有明確的毒物接觸史。
目前,多數人認為妊娠后體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與本病有直接關系。
孕婦體內雌激素、生長激素、兒茶酚胺等水平升高。
加之妊娠末期孕婦處于應激狀態,使脂肪動員增加,脂肪酸進入肝臟增加,肝內三酰甘油合成增多,糖原儲備減少,均有利于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
而且妊娠晚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質代謝紊亂,某些氨基酸缺乏,脂蛋白缺乏,這些均可促進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沉積。
肝腎綜合征時,腎小管細胞也會出現脂肪變,提示肝外器官也可能發生類似肝細胞受損的病理改變。
由于近半數的AFLP孕婦合并先兆子癇或子癇癥狀,故有人提出AFLP屬先兆子癇的一種特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