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類游戲是近幾年來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游戲,它們都是益智類的游戲,可以使得我們在玩的時候開動我們的大腦。而如今學棋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孩子幾乎都是會下一兩種棋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棋類教學的教育功能以及學棋的好處。
淺談棋類游戲教學的教育功能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在學習棋類,而在學習棋類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助于我們的教育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中國是個有著很深文化底蘊的國度,而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琴、棋、書、畫,猶如中國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讓人賞心悅目,修身養性;古代賢君智者無不從中參哲悟理,得到治國做人之道。而作為四大傳統藝術形式之一的棋更象征著中華民族智慧和種意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
棋者,奕也。下棋者,藝也。博弈不只是益智類游戲,還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發展,各學校開設了音樂、書法等課程,而棋類教學也慢慢滲入到學校課堂。下面就棋類活動的教育功能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品德
“棋雖小道,品德為尊”。下棋是一種高尚的競技娛樂活動,對弈者需要有一定的棋術,但更需要有高貴的棋德,沒有棋德的人,是會遭到唾罵的。做為學生,從下棋中學到的第一課便是講禮儀、尊重對手,團結友善,要誠實守信。而這些都是屬于德育范疇。
林崇德認為:“德育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思想道德素質是重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棋類教學在德育方面則發揮著很大作用。
二、學校開展棋類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心靜的能力和認真的思考問題和良好的學習態度
學生有好動、浮躁的特點。下棋可以讓學生學會把握自我的心態,在優勢的情況下不驕不躁,在劣勢的情況下沉著冷靜,利用對手心態上的弱點反敗為勝。這樣對學生養成冷靜思考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
三、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有益于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學生的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下棋要贏對手,就必須有強烈的取勝愿望,對自己有充足的信心,而且要贏得一盤棋,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布局、判斷生死棋、定式及官子等方面的困惑,這些會激起學生的斗志,提高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能力。
四、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學生在溫室中長大,很少經歷一些挫折,下棋可以教他們如何正確對待失敗。下棋有輸有贏,不要把失敗看得過重,失敗了可以重來,讓他們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學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這能讓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正確面對挫折,更好地前行。
五、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
一盤棋,開始的布局很關鍵,走每一步就要推算出以后的變化,想好對應的招數。棋書有云: “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在對局中,往往在“中盤”階段爭奪為激烈,并且決定勝負。要求每個棋手有縝密的大局觀,需要細致的去分析形勢,懂得取舍。這些能煅練學生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
六、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能夠啟迪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其思路開闊,促進學業
棋是千變萬化的,下棋時要用旁通思維,發散思維,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尋找對策。而這能啟發學生的聰明才智,開闊自己的思路,學會舉一反三,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對各學科都是有益的思維方法。
七、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有利于培養棋類運動的后備人才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人才應從小培養,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可以培養人才,發掘人才,為國家輸送好苗子。
總之,棋是一種文明的競技活動,能讓大家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對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意志、忍耐力的形成都有益處。它也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頑強的毅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由此可見在學校開展棋類活動對個人乃至整個民族和國家,既有積極地現實意義,又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