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談到老紫砂壺的鑒別,可以從型、質、工、飾、款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器型方面鑒別
紫砂壺的器型千變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因此,器型可以作為判斷紫砂壺年代的一個可靠標桿。比如陳曼生創作設計的箬笠壺、井欄壺、飛鴻延年壺等,這些器型只會出現在清嘉慶以后,如果有早于這個時期的,必是偽品無疑。同樣,潘壺不會早于道光,因為這種壺是道光年間的官員潘仕成定制的。
從壺的流孔鑒別紫砂壺。明清兩代紫砂壺的流孔多為獨孔,在少數體量特大的紫砂壺和漢方壺上也有多孔。清末民初的大壺開始出現網狀多孔,20世紀70年代,應日本客商的要求,開始使用網球孔。
壺流,早期壺多為明接,在流根部可見刮擦痕跡。
壺蓋,早期子口直接粘接在蓋片上,不像后期作弧度修飾。
二、從質地來鑒別
紫砂器所用的材料是一種特殊的陶土,它所特有的顆粒質感是鑒別茶壺新老和真假的一個重要標尺。早期紫砂的質地較為粗礪,史料記載中說那時的紫砂器質地類似于磚,砂泥中砂的含量大,顆粒較粗,而且泥中有點點云母,就是所謂的“珠粒隱隱”,像星星、像桂花。清代以后的紫砂器砂泥逐漸變細,砂量少,泥量多,因而與早期紫砂器相比顯得細膩許多。但是器物表面的光澤十分自然,是內斂的。
以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壺外觀雖然平整但沒有光亮。現在一些人為了賣相好,在砂泥中摻化學品,造出顏色古怪的器物,或者為了蒙人,在壺身上打蠟、擦皮鞋油。要識別這類偽劣品,一要看,看壺的顏色是內斂的,還是浮在表面的。二要聞,是否有異味。三要摸,打蠟、擦鞋油的壺表面有滯澀感,不像純正紫砂摸起來光滑有質感。另外還可以在壺身灑一些水,真的紫砂壺具有吸水性,而打蠟的壺身會使水聚成水滴滾落。也可以倒入開水,高水溫可以加劇異味的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