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豬油應該已經不陌生了,一般來說大家都將其稱為葷油或者大油,一般來說豬油它是由豬肉提煉出,豬油是肥肉煉成的,味道非常香,不僅如此豬油還富含著很多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下面就讓我們看看豬油的好處吧。
老人活到115歲竟是每天吃它
南充長壽太婆今年115歲 養生奇招竟是吃豬油
“我活這么久,丈夫和兒子已經先走了,看到重孫長大,真可謂悲喜交加。”115歲的邱柴氏太婆說話聲如洪鐘, 字斟句酌如同文化人。昨日上午,南部縣柳驛鄉柴氏祠村一群老人聚集在邱柴氏家里話家常,為老人補過重陽節。因為,重陽節當天,柴氏祠村大多數60歲以上的老人, 到鄉場上參加了鄉政府組織的慶祝活動,但重要的主角邱柴氏那天卻因為突發感冒未能參加。于是,部分老人相約于昨日到她家里來聊天。
老人活到115歲竟是每天吃它
柴氏祠村高樓林立,綠樹環繞,景色宜人。由于良好的傳統習慣, 加上如今留守老人越來越多, 健康飲食觀念逐漸在村里盛行。“村子里很少有人做臘肉。殺年豬后,村民們把大部分肉打包捎給在外地工作的兒女, 家里就留下一些下腳料。”65歲的張桂花說,村里盛產大米,但村民并不喜愛吃大米干飯, 而是摻入五谷雜糧做成粥。中午煮粥,也會炒菜,但大多是采摘自家地里的新鮮蔬菜,用菜油炒熟。
“村里家家戶戶養雞養鴨,但是村民們都沒有殺雞宰鴨和吃蛋的習慣,把這些東西全部送到鄉場賣掉,換錢補貼家用。”張桂花說,如今柴氏祠村75歲以上仍然健步如飛的男丁有數十人之多。大家也會有個小疼小痛的,但都不礙事,吃點藥打幾針,就像沒事一般,照常下地做活路。
“雖然像邱柴氏太婆這樣的高齡村民還屬罕見,但是活到八九十歲年齡的,還是不少。”邱文化介紹,從飲食習慣看,惟一的例外是邱柴氏。
邱柴氏年輕時喜歡面食,每晚都吃一大碗油拌面,“就是那種不加湯,一碗面要放乒乓球大小的一塊豬油。”對邱柴氏太婆的這種飲食習慣,張桂花一邊介紹一邊擺頭,表示無法接受,“近幾年,她因為眼疾和耳疾,醫生勸誡她少吃動物脂肪,她才把喜吃豬油的習慣徹底放棄。”
老人活到115歲竟是每天吃它
邱文化介紹, 邱柴氏太婆還有一個女兒,遠嫁攀枝花,如今也已年屆八旬,雖然不常回娘家看望母親,但是她每年都要熬制成桶的豬油,從攀枝花托人帶回來,交給邱柴氏太婆食用。村里一些老人殺年豬的板油,也會送給太婆。“她幾乎全年不買肉,就吃豬油,身體也長得非常好。”
115個春秋 老壽星是全村的驕傲
63歲的邱文化剝好花生米、核桃仁,又剝開幾顆紅棗,讓老伴和著大米一齊放到鍋里熬粥。柴氏祠村地勢平坦,是3座小山呈品字形包圍著的平壩。除了盛產大米之外,家家戶戶喜愛種植干果類作物。
邱文化是邱柴氏的鄰居,由于跟邱柴氏一起生活的孫女生病住院了,這些天便由他照顧老人。 邱文化所熬制的“八寶粥”,是村民簡便的佳肴。他把粥裝進不銹鋼保溫桶, 趁熱給邱柴氏太婆送去,并且不忘帶上她喜愛吃的煮胡豆。邱柴氏今年已滿115歲,是村里年紀大的老人,同時她的輩分也不低。每到逢年過節,村民們會自發地為邱柴氏張羅一頓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