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朋友來說,飲食方面的調養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想對痛經進行有效地治療,除了常規治療,飲食輔助就成了主要的治療手段,因此一些飲食方面的原則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那么,痛經的飲食調養原則是什么呢?
一、合理營養,補充維生素E類食品
合理營養的要求,主要是指食物中應該含有機體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它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水和纖維素等七大營養素。
維生素E有維持生殖器官正常機能和肌肉代謝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麥胚、蛋黃、豆、硬果、葉菜、花生油、香油等,痛經患者應多吃些此類食物。
二、給予溫通、順氣、化瘀、補虛的食品
寒凝氣滯、形寒怕冷者,應吃些溫經散寒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雀蛋、海馬、栗子、荔枝、紅糖、生姜、小茴香、花椒、胡椒等。
氣滯血瘀者,應吃些活血通氣的食物,如芹菜、薺菜、菠菜、香蔥、香菜、空心菜、生姜、胡蘿卜、枳實、橘子、橘皮、佛手、香蕉、蘋果等。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吃些補氣、緩解痛經、補腎之品,如雞、烏骨雞、雞血、豬瘦肉、豬肝、豬血、牛肝、羊肉、鹿血、蛋、奶、魚、鱔魚、鱉肉、海參、鯊魚、核桃仁、荔枝、桂圓、大棗、桑椹、枸杞子、山藥等。
三、可適當喝酒
酒類溫陽通脈、行氣散寒、適當喝些米酒、曲酒或酒釀等,可起散瘀緩痛的作用,對防治痛經有利。
以上這些飲食方法和原則,對于我們治療痛經來說,都是有很好的幫助的。類似于痛經這樣的癥狀,是女性機體各個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不能夠進行單一治療,必須要從飲食方面進行全面調養。
痛經的治療方法眾多,除去由疾病因素引起的痛經之外,其他因素的痛經一般都是藥物治療,以及生活中的保健措施調理為主,藥物治療分為中醫中藥治療,以及西醫的治療,相對來說,前者比較常見,飲食調理月經的方式進行介紹:
氣滯血淤
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應服具有舒肝理氣、化淤止痛作用的藥物。食療可以用益母草煮雞蛋。
氣血虛弱
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欲不佳,大便溏瀉等。應服具有益氣緩解痛經止痛作用的藥物,如烏雞白鳳丸,還可多吃羊肉。
陽虛內寒
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月經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軟,手足不溫,小便清長等。應服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藥物。比如紅糖姜湯,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
紅糖具有緩解痛經、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藥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肝腎虛損
月經干凈后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等。應服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藥物。或是多吃點川芎丹參煲雞蛋。
從上述中的介紹中,也可以明確的一點是,若是想要做好飲食調理痛經,其實也不是非常簡單的,與中醫中藥對痛經的分型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當然,這一般是針對痛經持續存在,以及較為嚴重患者的調理。
很多女性在經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痛經,嚴重的影響了她們在那幾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帶來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