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婦科疾病,因它是一種慢性、頑固,且相對容易復發的疾病,故一度被稱為“不死的癌癥”。生活中,女性遇到的痛經、異常陰道出血、懷不上孕等這些常見癥狀,可能都和它脫不了干系!
那么,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到子宮腔和子宮肌層以外的位置,異位的子宮內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通常還是以卵巢、宮腰韌帶為多見。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多發于育齡期婦女,以25-45歲居多,除了家族遺傳、經血逆流、自身免疫、炎癥感染等基本因素以外,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風險。
一般生育晚、生育少、絕經后接受激素補充治療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概率要高過生育早、生育多的女性。
首先,逐漸加重的繼發性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表現,這種痛經多在月經開始前的1-2天出現,月經來潮第1天為嚴重,之后會逐漸減輕,但通常會持續整個月經周期。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腰骶部,有時候可放射至肛門或者大腿處,伴深部性交疼痛。
其次,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會有月經異常的癥狀,具體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月經淋漓不盡、經期延長等。
此外,相關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不孕率高達40%,只是至今機制不明確,考慮和盆腔免疫微環境改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