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絕經是必然發生的生命進程,有些女性在來月經的時候,因為備受痛經的困擾,所以常常會想著早點絕經就可以少受一份罪,但有些女性則認為絕經年齡越晚越好,這樣壽命才會越來越長。那么,這種說法在醫學上真的具備科學依據嗎?
臨床上并沒有“絕經晚一年,壽命多三年”的說法,月經早結束還是晚結束因人而異
絕經實際上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表現,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產生的性激素會越來越少,直到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內不再有卵泡,月經即會徹底停止,形成所謂的絕經。
由于正式絕經后,意味著女性體內不再繼續產生雌激素、孕激素,而雌激素卻是維持正常生殖功能,促進骨質致密必不可少的物質,一旦缺乏,皮膚彈性會因此而下降,出現明顯的皺紋或者皮膚老化現象。
美國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將在55歲之后絕經的女性和在45-50歲之間絕經的女性相比較,晚絕經的壽命要高于早絕經的13%。
由此看來,“絕經晚一年,壽命多三年”的說法并不是十分準確,但相對而言,晚絕經的女性確實可能活得更久一點。
月經有始有終,月經初潮年齡通常起始于12-15歲之間,自然絕經年齡大多發生在45-50歲左右,但如果經常做以下4件事,會讓卵巢早衰,提前絕經,應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