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是每個女性都會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女性每個月都會來月經,而月經不調則是指月經出現不正常的情況,那么,大姨媽是什么意思呢?月經期間需要注意什么呢?月經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大姨媽是什么
大姨媽就是月經,月經是生理上的循環周期,發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類和黑猩猩與其他人科動物之間。刺毛鼠 ,母牛、母馬、母駱駝、母豬、母羊等也會來月經,某些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周期。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并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月經。
月經由來
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
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時還產生孕激素。
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間質內小動脈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
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
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于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1-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于正常月經。
出血的時間一般為3-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為30-50ml。有人認為月經量多于80ml即為病理狀態。
常有許多女性感嘆有了月經每個月都有流血,這樣大大降低了得癌癥的幾率,比男性的得癌幾率小百分之40左右,同時還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時常造新血,讓新陳代謝加快速度,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
懷孕信號
育齡期已婚女性,以往月經規則,此次月經超過十天以上未來,首先要考慮是否懷孕了。確定妊娠以后,不準備生育的要盡快采取補救措施;想生育的,則要更加注意營養,避免接觸煙、酒、農藥、有害化學物質、射線等,避免服用可以引起胎兒畸形的藥物。根據月經還可推算預產期,對孕期保健和孕期心理都是非常有益的。
疾病信號
如果女孩已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稱為原發性閉經;女性既往曾有過正常月經,現停經三個月以上,稱為繼發性閉經(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絕經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閉鎖、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卵巢腫瘤、腦垂體腫瘤或功能低下、內分泌或消耗性疾病。除此以外,月經的時間、量、伴隨癥狀等的變化也是發現和診斷許多疾病的重要線索。
造血功能
月經引起機體經常性地失血與造血,使女性的循環系統和造血系統得到了一種男性所沒有的“鍛煉”,它使女性比男性更能經得起意外失血的打擊,能夠較快制造出新的血液以補足所失血液。實踐證明,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會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則有搶救成功和終康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