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的癥狀
1、小腹有下墜感或者是腰酸背痛。其次就是在下腹部、陰道、外陰部會出現墜脹的感覺。久站、行走以及勞動的時候癥狀加重,但是平臥事后癥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2、陰道內脫出塊物。Ⅱ、Ⅲ度子宮脫垂者,子宮頸及子宮體即脫出于陰道口外,平臥時可回納。
3、白帶增多,有時呈黃膿樣或血水狀。
4、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現象。當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行走時,尿液會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經常刺激,外陰會繼發炎癥,變得紅、腫、痛、癢。解尿不暢,有些病人必須翹起屁股,用力擠才能解出小便。
5、便秘、腹脹、大便困難。當子宮Ⅱ度、Ⅲ度脫垂時,陰道后壁亦可膨出,直腸隨之膨出,呈S狀彎曲,大便則不能順利通過,造成便秘、排便困難。有時彎曲過度,氣也難通過,屁也放不出,即造成腹脹。
子宮脫垂的原因
分娩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與子宮骶韌帶的損傷及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為主要原因。據濟南市2504例子宮脫垂患者中,1~3產發生者占58%。
此外,產褥期產婦多喜仰臥,且易并發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后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
產后的蹲式勞動(如洗尿布、洗菜等),都有可能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
未產婦發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分娩時,過早下迸、急產、滯產,尤其是困難的陰道手術產都有可能使子宮韌帶、子宮旁組織和骨盆底肌肉與筋膜過度伸展或撕裂。
產后如不注意保健,這些組織的“產傷”恢復不良,將影響
子宮支托,成為日后子宮脫垂的主要因素。
產后如經常仰臥,由于支持組織松弛,子宮常向后傾。子宮后傾的結果使子宮軸與陰道軸一致,為子宮脫垂創造了條件。
產后如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或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或長期從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壓增加,引起子宮向下移位。
子宮肌垂常發生于晚年;或在絕經后方始加劇,這是因為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支持組織萎縮和缺乏張力的緣故。
結語:以上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子宮下垂的治療方法,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了,已經患上了這種疾病的話還是要到醫院去檢查,平時的時候就不要去做一些劇烈的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