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一般是指卵巢功能衰退,月經停止,很多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出現絕經的情況,不過絕經也分為自然和人工絕經兩種。那么絕經了應該怎么辦呢?如何治療比較好?絕經前會有什么癥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病因性治療
當生育其女性因為血液中的雌孕激素周期產生變化、參與協調機體生理活動,都將成為穩定女性機體內環境的重要因素。而在絕經后由于雌孕激素持續低落,這會讓女性身心功能失調,這一系列的病變都會影響到女性身體健康。而這些雌激素缺乏會導致健康問題,一定要積極治療。
2.生理性補充
目的為盡可能使絕經后婦女機體內各器官可以生理性地運行,以維持機體健康,并非使其內分泌狀況恢復到生育期中的卵巢周期的水平,即為生理性補充。生理性補充多主張用天然雌激素,即化學結構為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
用量控制在血E2濃度在220pmol/L左右,或相當的雌激素活性范圍內,不宜超過550pmol/L。超過此水平可導致其副作用的增加,由于避孕藥中雌孕激素劑量大,活性強、化學結構非生理性,不適于HRT中應用于生理性補充。
3.在絕經過渡期HRT應以補充孕激素為主
在絕經過渡期卵泡的生長發育障礙逐漸增強,后有功能的卵泡從卵巢內消失。此期相應的雌、孕激素改變為:首先有孕激素的相對不足,然后缺乏;雌激素缺乏周期性變化,雖可能有一過性的相對過高,總量逐漸降低,后至缺乏,形成較長時間內相對過多的或單一無對抗的雌激素刺激,部分婦女可發生子宮內膜的不同程度增生性改變,以至惡變。
因此,此期應以周期性補充孕激素為主,達到調整月經周期,并預防子宮內膜增生性病變。隨著雌激素逐漸缺乏,再同時補以雌激素等。
4.絕經后期HRT應以補充雌激素為主
絕經后早期卵巢內卵泡活動基本停止。血中雌二醇濃度在1~2年內從生育期的約150~1500pmol/L降至80pmol/L以下,低于維持機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礎水平。
子宮內膜萎縮在絕經后2~3年內完成,骨丟失的速度在絕經后1~3年內快,全身各器官產生相應的退行性改變。因此,要預防絕經后退行性病變應及時并長期補充雌激素,為對抗雌激素對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有子宮者需加用孕激素。
月經改變
大多數婦女月經變化從40歲左右開始,絕經年齡平均為49.5歲.少數婦女出現功能性子宮出血,甚至造成嚴重貧血.
泌尿生殖道改變
生殖器官開始萎縮,粘膜變薄,易發生老年性陰道炎,憋不住尿等
神經精神癥狀
主要為潮紅,陣陣發熱,出汗等血管舒張癥狀.情緒不穩定,激動易怒,抑郁多煩,記憶力減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皮膚方面
皮下組織及水份減少,變乾變薄,失去光澤,皺紋逐漸增多,有的出現瘙癢,毛發開始變白脫落.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發胖.
心血管系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