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一些患者經藥物治療后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腫瘤體積縮小,相關身體指標接近正常值。但治療藥物對超過一半的人有副作用,會出現低血壓、嘔吐、惡心等不適反應,而且藥物并不是對所有患者有效,10%的病人會有耐藥性。
教授說,傳統的垂體瘤顯微手術已經運用多年,盡管技術已十分成熟,但也有一定缺陷。一是為了手術,必須切割開患者鼻腔部,開一個“缺口”,讓手術器械能進入顱腦內進行腫瘤切除,這樣對面部創傷較大;二是傳統手術器械缺乏靈活性和廣闊視野,醫生有時候只能憑感覺和經驗切除腫瘤,因有照明和視角盲區,有可能造成腫瘤切除不完全或過多切除正常垂體組織。
垂體瘤青壯年高發誤以為“不孕不育”
其實垂體瘤在青壯年的發生率是高居不下,很多人會因為這個病而不孕不育,但是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下面來看看垂體瘤的一些典型癥狀。
視力下降視野缺損
垂體腺瘤在蝶鞍內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長,并向兩側侵及顱內的重要血管和神經,但常見的生長方式是向鞍上發展而壓迫視交叉和視神經,引起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患者往往訴說視力下降、看不到兩邊,出現了視力視野障礙需盡快手術。
面容及形體的改變
生長激素型垂體腺瘤由于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四肢、肌肉和內臟過度生長。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現為巨人癥,成人則表現為手腳變大,頭顱及面容寬大,顴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膚松弛、粗黑、毛發增多,并出現聲音嘶啞、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頭痛
約有2/3的患者早期有頭痛癥狀,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額部及雙側太陽穴附近,程度較輕,呈間歇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