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資助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并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月經。
月經周期是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在月經周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
①女性達到青春期后,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垂體前葉分泌刺激素(FSH)和少量黃體生成素(L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并開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骨膜發生增生性變化。
②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黃體,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期子宮內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轉變為分泌期內膜。
④由于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
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潰出血,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此時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濃度降低,解除了對下丘腦 -垂體的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又可增加,并開始下一個月經周期。第一次來月經稱初潮,初潮的年齡多數在13~15歲。
月經不調的發病原因是機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腎氣虧損,,六淫侵襲;七情太過,飲食不節,營養不良,房勞多產,太胖太瘦,跌撲損傷,機械刺激及全身性疾病等諸多因素使卵巢、體內激素調解功能紊亂,導致沖任空虛,血海不能按期滿溢,行經規律失常而生病。
治療月經不調重在調經以治本,準確診斷,因癥而異,先病而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因經不調而生病者,宜先調經,經調則病自愈。傳統醫學辨癥施治,應用補腎扶脾,理氣活血法使氣血調和,陰生陽長,脾胃健,精血旺則流自暢。
1:處方:丹參20克,當歸、黨參、玫瑰花、女貞子、廣木香各15克,赤芍、旱蓮草、延胡、香附各10克,紅花、核桃仁各9克,川軍6克。
隨癥加減;經期錯后腹痛加炒茴香10克,元桂6克。經期提前加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藥5-7劑,有效率達98.7%
2:處方:紅雞冠花、白雞冠花各9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月經來潮前6天,日服2次。
療效:用藥6天見效。
沒事的,正常起居飲食,調節一下自己的狀態,慢慢體內分泌平衡了就好了,我以前一個舍友三個月沒來,后來每天定時吃飯睡覺,就我的月經總是不規律,一般都是延后三五天的,不過這個月提前了四天,而且月經量還很少,第二天本來是多的,不過這次就特別的少,到第三天的時候基本就沒有了,很感謝重慶博粹堂,就是位置不怎么好找,主要是單行道,上次開車找了一些時間。
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月經期間,會損害身體健康。
總的建議就是,必須規律的休息,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有病到正規的大醫院看一次。
結語: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就一定要警惕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們,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觀察好自己的月經周期,出現意外就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