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接近放長時候,尤其是好不容易能夠“瀟灑一回”時,偏偏要碰上每月幾天不“方便”的日子,真是掃興。那么如何推遲月經,推遲月經的方法有哪些,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知道月經是婦女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標志之一。這種出血是女性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從增生到分泌變化、內膜脫落的結果。而這個過程是由神經內分泌系統通過產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來實現的,所以改變任何一個產生激素的環節都將引起月經期的改變。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對那些月經周期正常而又強烈要求改變月經期的女性如經勸導無效時,通常是應用雌激素或孕激素來調控月經期的,這些可試用的“秘方”歸納起來包括:
(1)催月經提早的方法:自月經的第16天起每日肌注黃體酮20mg或口服安宮黃體酮10~12mg共5日,停藥后3~7天月經來潮;
(2)推遲經期到來的方法:1、避孕ⅰ號(復方炔諾酮片,norethindrone)或ⅱ號短效口服避孕藥自月經第5天開媽,每日2片連服2周,第3周起增量至每日4片;
2、婦康片(炔諾酮,norethisterone)或婦寧片(甲地孕酮megestrol)口服孕激素藥,自月經第16天開始,每日10mg連續口服;
3、米非司酮(mifepristone)非激素類,自月經第5天開始,每日25mg連續口服。
切記上述1,2,3各法必須連續服藥直至渡過“關鍵時期”即停用,一般停藥后7天內月經來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性激素的超常應用,可能會擾亂今后的月經周期,所以,這些方法不可長期用,更不可濫用,若出現月經紊亂請及時找婦科醫生處理。另外初服性激素時某些人會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類早孕反應;禁用者包括:年齡大于40歲、哺乳期、高血壓病、糖尿病、肝腎疾病、甲狀腺疾病、血栓栓塞疾病以及乳房、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或懷疑有腫瘤存在的婦女。
女性月經期間不宜做九件事
1、不宜過男女生活
月經期間,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在經期男女生活,容易將外陰及會陰周圍的病菌帶入陰道、子宮頸甚至進入子宮,引起子宮內膜炎或急性附件炎(包括輸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另外,經期男女生活也可能導致脫落的子宮內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上種種病癥可能引起經期血量增多、經期延長、痛經等后果。
2、不宜劇烈運動
月經期間并非絕對禁止運動,但劇烈運動,如跳高、跑步等要盡量避免,否則會加重經期的不適,如腰酸背痛,甚至引起痛經和月經失調。而經期游泳更要避免,因經期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細菌易侵入宮腔,增加感染的機會,引起各種婦科炎癥,因此月經期間不要游泳。
3、不宜吃生冷、過咸食物
月經期間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喝冷飲,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使經血排出不暢,導致痛經等問題。此外,經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調,水鈉潴留和抗利尿激素過多,很多女性往往會變得煩躁、焦慮。如果吃過咸的食物會加重水鈉潴留,導致頭痛、水腫等問題。
4、避免飲酒及喝濃茶、咖啡
月經期間,女性體內的解酒酶比例減少,分解酒精的能力也相應下降。此時大量喝酒除了比平時更容易醉之外,酒精也難以排泄出去,并滯留在身體里造成傷害。而濃茶和咖啡中含咖啡因較高,容易導致痛經、經期延長或出血過多。同時,茶中的鞣酸在腸道與食物中的鐵結合,進而影響鐵質吸收,引起貧血等問題。
5、不宜吃活血化淤藥物
經期要慎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否則容易增加經血量,嚴重的甚至引起經期大出血或者貧血等問題。
6、不宜坐浴、泡溫泉
因為月經期間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如下身泡在水中,水中的致病菌可經陰道上行進入宮腔導致炎癥。另外,經期結束后三天內,子宮口仍未完全閉合,因此這段時間不宜泡澡。
7、不宜捶腰 不宜拔牙
不少女性經期會腰酸背痛,常常習慣性地捶打,以減輕癥狀。然而劉艷表示,經期捶腰導致的震動刺激,不利于子宮內膜的修復,還會致使盆腔進一步充血、血流加速,致使經量增多,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劉艷表示,如果月經結束后腰背仍有酸痛,可能有盆腔炎、宮頸炎等婦科疾病,建議就醫診斷。
劉艷提醒,經期不宜拔牙。為了讓經血順利排出,女性體內的血小板數目會下降,因而血液凝固性低于平常。此時拔牙會造成出血更多,容易引發感染,也會導致傷口不易愈合等問題。
8、不宜穿緊身衣褲
衣著也會影響月經?專家表示,月經期間如果穿緊身褲,會使相關部位的毛細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影響血液微循環,造成局部水腫。另外,緊身褲也會增加會陰摩擦,容易引起會陰炎。建議經期穿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棉質內褲,著裝盡量寬松。
9、不宜高聲唱歌
由于內分泌的影響,不少女性會在經期心情不好,有的女性也許會選擇去唱K宣泄一下。然而經期往往不宜高聲唱歌,因為經期高歌易致聲帶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聲帶變脆,容易讓聲帶的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導致聲音嘶啞甚至失聲。
結語:通過上文相信大家對如何推遲月經以及護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女性的特殊時期需要特殊的關愛。只要嚴格按照上文說的去做,相信大家都能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