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節。在冬季,很多女性朋友的體質明顯下降,怕冷易病,這時候冬季養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花些大價錢買些所謂的保健品其實并不算太健康,重要的是效果不一定好。養生靠的還是食補,如果你擁有一份冬季養生食譜那么就不用擔心冬季保健的問題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都有哪些吧。
目錄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冬季保健,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暖。天氣寒冷,尤其女性朋友體質偏陰,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寒氣侵體,引發各種疾病。那么冬季保健有哪些小妙招呢?
天氣寒,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腰腿痛等病癥。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如果有條件的話每天可用40度左右的水泡下自己的雙腳,泡腳不僅可驅寒,促進睡眠,同時還有利于緩解疲勞。
御寒食物偏溫熱
其次可以在飲食上調節,女性手腳冰冷可多喝羊肉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肉類的如狗肉、羊肉、鹿肉等都能有效御寒。
另外也可以多吃含鐵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及蛋黃等。 中醫認為今冬進補,明年打虎,事實上對于女性而言冬季是一個好的進補季節。
中醫建議女性冬季可適當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同時一定要避免寒性,生冷的時候,特別是經期一定不要吃涼性的食物,避免胃“受涼”了。
洗澡緩壓不宜過勤
冬季洗澡水不應過高。女性都愛干凈,有時候即使天氣再冷也要洗澡,但是要注意冬季洗澡水的溫度好不要太高,因為高溫的水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不僅會使皮膚更干燥,嚴重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熱水的清潔力是清水的5倍,再者用起來也舒服。其實用熱水做家務,洗澡不僅可減少關節炎、婦科疾病的發生同時對于緩解因壓突然升高、神經緊張等均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冬季女性好用溫熱水進行洗漱,特別是在經期一定不要用冷水。其次冬季因干燥洗澡過勤會傷害皮脂腺,使皮膚失去對外界的抵抗力,由此導致皮膚瘙癢。所以不宜洗澡過頻。
不蒙頭睡覺要開窗通風
冷天,不少人因為怕冷,睡覺時頭也縮進了被窩里這種蒙頭睡覺的習慣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為蒙頭睡覺,被窩里的空氣不流通,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就變得混濁不堪。
這樣,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除此,寒凝大地,冷氣襲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曖,不注意打開門窗通風,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新鮮空氣。
從衛生角度來說,冬天應該定時開窗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量的新鮮空氣,而且讓陽光照進室內,還可以借紫外線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