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痛經類型快速解決辦法
原發性痛經
痛經確有不同,醫學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殖器官沒有病變的痛經,稱為“原發性痛經”(或“生理性痛經”),通常指未婚未育女性,除個別頑固性原發痛經可能發展為病理性痛經外,一般對生育沒有多大妨礙,小劉就是例子。
繼發性痛經
另一種則指生殖器官患有疾病,痛經不過是這些疾病的一個癥狀,又稱為“繼發性痛經”(或“病理性痛經”),需要認真對待,小何就是這樣的情況。繼發性痛經的原因不少,導致小何痛經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主要原因,其余有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腺癥、盆腔淤血綜合征、慢性宮頸炎等。此類痛經不僅帶給女性難耐的疼痛,更糟糕的是可影響生育,小何不孕的禍根即在于此。
如何區別兩類痛經
不難明白,痛經女性要想懷孕,首先要分清痛經的類型。那兩類痛經該如何區別呢?
痛經年齡
原發性痛經通常是先天性的,常見于25歲以下未婚未育女性,多與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不正或子宮頸口狹窄導致經血無法順利排出等有關,往往在月經初潮后6~12個月出現癥狀,待到育齡或結婚后疼痛減輕甚至消失。繼發性痛經呢?多屬后天性,既可發生于25歲以下未婚未育女性,也可發生于已婚已育女性,即使結婚也不能減輕,而且懷孕的幾率很小。
痛經時間
原發性痛經大多發生在月經期的開始數小時,且在2~3天內消失。繼發性痛經則不然,往往在非月經期也有盆腔痛,并在月經期加重,疼痛與月經周期關系不大。
痛經部位
原發性痛經的疼痛部位常在下腹部恥骨聯合以上區域,少數疼痛可延伸到大腿或后背,呈陣發性脹痛或痙攣性微微抽痛、刺痛等。繼發性痛經部位不固定,多與原發疾病有關,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小腹劇烈疼痛,卵巢囊腫表現為活動時小腹痛,子宮纖維瘤則多為小腹持續或斷續脹痛。
醫學檢查
根據上述三點可大致想到痛經的類型,但要準確診斷,則須依靠醫學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器械檢查等。一般說來,原發性痛經醫學檢查常無異常發現,而繼發性痛經則一定有病理情況存在,如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活動受限、有壓痛,附件增粗或片狀增厚、有壓痛等。器械檢查更有意義,如b超對多數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畸形、卵巢腫瘤可做出診斷;宮腔鏡可發現黏膜下小肌瘤、息肉、內膜炎、宮腔粘連等細小病變;腹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金”標準,還可以發現盆腔炎塊、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與卵巢腫瘤等。
原發性痛經,做些生活調整就可解決
原發性痛經沒有器質性病變,多為食用冷飲、用涼水或貪涼等人為因素造成的疼痛,只要做些生活調整就可解決問題,如勞逸結合,用溫開水代替冷飲,用熱水代替涼水,放松心態,不做長跑、游泳等比較劇烈的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