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
由于產后需要排出體內積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媽媽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感覺到口干舌燥,或者超過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說明是氣虛不能固表。
調理法:可以服用玉屏風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麥羊肚湯,即取浮小麥50g用紗布包好,羊肚200g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湯吃肚片,會起到一定效果。
乳房腫痛
很多新媽媽都會遭遇急性乳腺炎。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汁結塊排乳不暢、發燒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繼續發展成乳房膿腫,后膿腫破口流出膿液。
調理法:可用油木梳背部由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刮摩;也可外用如意金黃散和米醋調開涂抹乳房,隨干隨換;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搗成泥外敷,一天敷2~3次;也可以服用中藥粥,方法是蒲公英60g、金銀花30g先煎湯,再下粳米100~150g在湯中熬成粥,不拘時喝。
便秘和痔瘡
產后長期臥床很容易發生便秘,引起痔瘡。加上分娩時會陰傷口的疼痛,很多媽媽一想到排便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調理法:可以服麻仁潤腸丸等潤腸類中成藥,還可以選擇藥膳,如取核桃仁5個搗爛;桃仁20g去皮搗爛;黑芝麻20g炒熟研爛;蜂蜜50ml(找到兩樣以上即可,配齊更好),與適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產后憂郁癥應如何預防
不少產婦在分娩后的幾天至一周內,情緒會變得稍為消沉,容易感傷、流淚。醫學上稱之為產后消沉,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過,倘若產婦繼續情志消沉,思想越來越負面之余,而且無法照顧寶寶,這極可能是產后憂郁癥,必須趕快帶她求醫。
3方面著手預防產后憂郁癥
著手準備懷孕或孕婦可從生理、心理和環境等方面著手預防產后憂郁癥。
生理:保持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在懷孕時,攝取份量充足的葉酸(綠色食物蘊量豐富),其實,孕前也要適量攝取葉酸,有助產婦的神經系統維持正常。如果葉酸攝取不足,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就不理想,甚或引起先天性的疾病。
心理:孕婦可參與醫院開設的新手媽媽入門班,趁寶寶來臨之前,準爸爸和準媽媽學習如何妥善照顧嬰兒,也了解自己在分娩后該做些什么,讓自己盡快把身體和心靈修復調理,早日振作。這一切有助準媽媽進行良好的心理建設,減輕她對于未來的不安和憂慮。
環境:產婦和家人之間的互動保持和諧,可減少自己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促進產后憂郁癥痊愈
在治療產后憂郁癥時,首先必須協助病患接納自己,產婦憂慮的就是認為自己無能。若是第一胎,可幫助產婦了解和學習自己以后怎樣輕松做好媽媽的角色,怎樣照顧孩子等。如果已為人母,她可能會覺得多一個孩子,責任就更重一些,可給她在這方面的精神支持。
此外,在家時,家人可以幫助產婦照顧孩子,或陪她一起照顧孩子,或協助她做一些家務,有助減輕她的壓力,進而減輕她的憂郁,改善病情。
在治療方面,如果藥物不見效,就得同時采用電痙攣療法,一個療程6次,每隔1天進行1次。不管是憂郁癥還是產后憂郁癥的患者,病情嚴重時,均可采用電痙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