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腹痛的方法有哪些
(一)對癥治療:
凡診斷未能明確的急性腹痛病人禁用麻醉性止痛劑,如嗎啡、度冷丁、可待因等,以免掩蓋癥狀,延誤診斷和治療。可酌情選用下述藥物和針灸療法。
1.阿托
取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有解痙止痛作用。
2.心痛定
心痛定為鈣離子拮抗劑,可阻斷平滑肌細胞的ca2+通道,抑制平滑肌細胞的興奮收縮偶聯過程,并可直接阻止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5-羥色胺等炎癥介質。因此可用于治療胃腸道、膽道、泌尿道等器官的炎性、痙攣性疼痛。方法:舌下含服心痛定10~20mg,總有效率為84%。
3.消炎痛
機理是本品PG合成酶-環氧化酶抑制劑,使用后該酶受抑制,PG減少,使平滑肌松弛,導管擴張,同時分泌物減少,導管內壓減低。疼痛得以緩解,并有利于分泌物、結石、蟲體等排出。用法:消炎痛50mg,日3次,劇痛緩解后改為25mg日3次,完全緩解后停藥。
4.尼群地平(Nitrendipine)
是雙氫吡啶衍生物,為硝苯啶的同系物,屬鈣通道阻滯劑,臨床多用于心、腦血管等疾病治療。有人用本品對內、外科病因引起腹痛患者234例,用尼群地平20mgl次口含,緩解共250例次腹痛,總有效率94.8%,無明顯副作用。
(二)病因治療
對急性腹痛應主要針對病因治療
1.臟器穿孔
治療:在抗休克的基礎上,須盡快剖腹探查。發病在12h以內手術者大都預后良好,24h以后手術者則前途未卜。術后治療主要抗感染、輸液、胃腸減壓和維持呼吸及循環功能。
2.急性腸梗阻
治療:
(1)禁食和胃腸減壓:高位小腸梗阻可用十二指腸管,低位小腸梗阻及麻痹性腸梗阻需用Millcr—Abbott管。
(2)輸液:有心動過速及體位性低血壓者常已失液4~6L,快速靜脈滴注等滲葡萄糖鹽水,血壓回升及尿量恢復后,減慢滴速并需加氯化鉀,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1.0g,每4—6h監測血電解質1次,調整用量。
(3)抗生素:主要針對革氏陰性菌選用氨芐青霉素1g或頭孢氰甲(先鋒Ⅶ)或頭霉甲氧噻吩((Cefoxitine)1.0g靜脈注射,每6h1次。
(4)嵌頓疝不能整復者應立即手術,其他腸梗阻應先保守治療,經12-24h治療無進步或出現腸缺血改變。(如持續性腹痛,持續性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發熱、酸中毒或白細胞計數進一步增加),需外科手術探查。
(5)假如情況改善,繼續胃腸減壓24h。夾住減壓管12h,病情穩定可進食少量流汁2~3d。如夾住減壓管后又發生疼痛、腹脹或嘔吐則需繼續減壓。抽出減壓管前,需進行腹部X線檢查,肯定腸梗阻已解除方可抽去減壓管。
3.急性胃擴張
治療:禁食,插胃管及持續減壓,輸液補充血容量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補鉀。數天后胃會恢復張力,面了進食少量流汁,每次進食前需抽液,借以證明有無胃潴留,如有仍暫不進食及繼續減壓。
4.腸系膜動脈梗塞
治療:常需剖腹探查及手術處理。術后治療同腸梗阻。
5.急性闌尾炎
治療:應及時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