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
認真安排好生活與工作,形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如按時就寢,早睡早起,不加班加點,不熬夜,不睡懶覺。應注意勞逸結合,不過度用腦,不開夜車是一種保護大腦的有效方法。規律而有效率的生活,有助身體的恢復,可保持思維與應變能力,使人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
疲勞時不可硬撐,否則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所以,當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失眠等癥狀時,就不要再“硬撐”下去。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注意休息,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和文娛活動等。所謂“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生活中有勞有逸,有助身心的健康。
5.修心養性
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良好的心理可使內分泌、心血管、免疫、呼吸等生理系統活動達到佳狀態,從而延緩人體臟器的衰老,促進人體生理健康。中年人可通過培養欣賞音樂、書法繪畫、養花垂釣等興趣和愛好,用以修養身心,提升個人魅力,生活中力爭做到“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在面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時,如果長期處于焦慮狀態中容易導致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應學會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來緩解與消除焦慮感,如宣泄、轉移、訴說等,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6.堅持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調節人體興奮性,運動能加快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使大腦得到放松,精神得到松弛,能有效消除身心疲勞。
適宜的鍛煉能擴張動脈血管,可消耗多余的脂肪,防止肥胖,減少患高血脂癥、高血壓病、糖尿病的幾率,并可延緩腦細胞的老化,改善腦功能。
有一項針對184名年過60歲的身體健康但生活懶散的人研究顯示,在這些人中,一部分人開始鍛煉,并堅持不懈地維護健康,而另一部分人仍然保持其生活方式不變。
兩年后,不運動的人中有13%出現了新的心臟方面的問題,而運動組中只有2%的人有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