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辨別肌肉是酸痛還是受傷
運動后很多人會發生肌肉酸痛,但這個酸痛是正常的遲發性肌肉酸痛,還是肌肉拉傷、肌肉撕裂;這個需要進行辨別,以免發生后兩種情況時貽誤治療時間或者在下次訓練時繼續積累受傷。
正常的訓練后肌肉酸痛叫做遲發性肌肉酸痛。其疼痛發作時間一般發生在訓練12小時后到48小時后。其由兩個因素決定。
(1)訓練后乳酸堆積。
(2)肌肉微細結構破壞所致。
乳酸堆積是因為力量訓練中糖酵解代謝中,代謝產物中有乳酸所致。乳酸堆積的刺激,使人體的乳酸閾上升,運動能力也會相應上升。通俗講,一個人臥推50公斤,訓練后肌肉非常酸痛;但訓練一段時間,他還臥推50公斤,不是很酸痛或者無酸痛感,這說明他的乳酸閾上升;50公斤的訓練量無法刺激他的肌肉無氧代謝,他的有氧代謝足矣應付50公斤臥推。同時乳酸的堆積也能刺激機體睪酮素的分泌,間接也可以促進肌肉生長。
而肌肉微細機構的破壞會在訓練后恢復期出現愈合,愈合后的肌肉會比原來肌纖維變粗,力量也會相應增長。這叫做超量恢復原理,是肌肉生長的原動力。
簡單說,這種正常的訓練后肌肉酸痛是訓練效果的一種表征。但如果訓練時發生肌肉拉傷等受傷情況,很容易被遲發性肌肉酸痛所掩蓋。
正常運動后肌肉酸痛與肌肉拉傷的識別
1、按壓法。
用手指按壓肌肉時,正常運動后肌肉酸痛成大面積疼痛,而且有對稱性。比如臥推后胸肌疼痛成大面積疼痛,而且是左右胸肌相同部位都有痛感。而肌肉拉傷通常是某一點疼痛,無對稱性。
2、收縮伸拉法。
正常運動后肌肉酸痛,在靜力伸拉肌肉時,疼痛感減輕;用力收縮肌肉時疼痛感加重;而肌肉拉傷表現為伸拉肌肉時疼痛感加重。
此外嚴重的肌肉拉傷,比如肌肉撕裂情況,會伴有劇烈痛感,而且受傷后馬上發作,并伴有局部腫脹和發熱。發現自己是輕微肌肉拉傷后,在下次訓練時要避開受傷部位肌肉的發力,待疼痛感完全消失后,再逐步恢復力量訓練。
正常運動后肌肉酸痛與關節周圍軟組織受傷的識別
關節周圍軟組織,比如韌帶、軟骨、筋膜等,在訓練時也時常發生傷痛。而且有些軟組織受傷也會出現遲發性。比如,有時你會發現,突然自己的手腕在某個角度受力時感到疼痛,但你并不知道手腕什么時候受傷。
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受傷通常與關節活動有關,而且輕微的軟組織受傷會使你的關節只在某個角度受力時疼痛,其他角度完全沒有反應。遲發性肌肉酸痛沒有這種與關節活動角度的對應關系。若發生關節周圍軟組織受傷,需要減輕訓練負荷,讓關節在疼痛角度位置不要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