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九:不管選擇什么運動項目,都習慣穿一種鞋。
應根據不同標準挑選運動鞋。要注重功能性,不同項目的運動要穿不同的鞋,要合腳舒適,運動鞋的氣墊能防止震動,減輕關節壓力,給運動以安全的保障。
誤區十:帶病堅持鍛煉。
這是一種危險的錯誤概念。身體感覺不適,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會加重病情,延長病期。如果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必要時呼叫急救車,切忌硬撐著或等待,尤其是中老年人,以防運動誘發猝死。
誤區十一:停止鍛煉會使人發胖。
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人在停止鍛煉后發胖了。但發胖的關鍵不僅是停止運動,而是停止運動后仍然吃與運動時同樣多的食物,使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于是引起肥胖。如果停止鍛煉后隨著熱量消耗和減少,相應減少食物中的熱量攝入,就不會發胖了。
誤區十二:只要是鍛煉,什么形式都行。
選擇鍛煉項目要根據身體健康情況及生理階段,膝關節有骨性關節炎及退行性改變者,不適合爬山、爬樓梯、深蹲等活動。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宜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做運動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量力而行,尤其慢性病患者好咨詢一下醫生。
誤區十三:只要運動,就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產生退行性變化,這是自然現象,但因此完全停止運動是錯誤的。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松癥,肌肉萎縮,身體也會缺乏敏捷性和協調性,體能下降。膝關節有病變的人應盡量減少負重、長距離行走、長時間站立,不要練習跑跳、深蹲等。好選擇對膝關節沒有損傷的運動,如游泳、騎車、散步、墊上動作等。
誤區十四:運動疲勞期飲酒可解乏。
劇烈運動后人的身體機能會處于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嚴重。乙醇需要肝臟分解,并消耗大量維生素B1,并加重運動后肌肉的酸痛感。
誤區十五:我不行、我做不到,沒自信。
有些人對自己缺乏信心,看到別人鍛煉很好,認為比自己強;另一種想法是怕自己做得不好會被譏笑。其實這些想法沒有必要,對于群眾性健身運動,大家的起點是不可能統一的,動作是可以隨意的,重在堅持,重在鍛煉效果。
健身誤區十六:運動功能減退是正常的。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能感覺到,自己機體活動的功能在慢慢地減退,而不去干預,這是錯誤的。運動功能練習是保留功能的有效的方法,如用手都是屈指活動較多,可針對練伸指,五指用力伸直,指尖反翹,然后放松,反復練習。日常肢體活動也多是屈的動作,鍛煉時采取對抗動作,熱身后做些伸拉動作、靜止動作很有效,以減緩退化速度。
誤區十七:運動過程中,口渴時大量飲水或口干舌燥忍著不喝。
只要你運動過,就會有這樣的體會,運動過程中有口渴的感覺。這時大量喝水會刺激胃,但忍著也不對,只要你感覺特別口渴時,就說明你身體已處于缺水狀態了。即使在運動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補水,以防體力不支。補水方法應是小口緩咽,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而且水不能太涼,只要能緩解口渴癥狀就好了,一小時以內的運動補溫開水即可。
誤區十八:劇烈運動中立即停止休息。
劇烈運動時人的心跳會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同時肌肉有節律性地收縮會擠壓小靜脈,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臟。此時如果立即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也會停止,原先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外周血液增多,造成血壓降低,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癥狀。
誤區十九:大量運動后馬上洗浴。
劇烈運動后,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恒定,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熱,此時如洗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如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血液過多地流進肌肉和皮膚中,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昏眼花,重者虛脫休克,還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
誤區二十:運動后大量吃糖果。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后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后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后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肌酸的排除,延長機體恢復的時間。因為維生素B1參與糖的代謝,還能幫助肝臟分解肌酸,使之迅速排出體外。因此,劇烈運動后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粗雜糧、蔬菜、肝、蛋等。
誤區二十一:運動后馬上吃飯。
許多人運動過后就吃飯,尤其是剛從健身房出來的男人們,感覺練完以后特別饑餓,立馬就吃飯。其實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剛健身完,身體還是處于十分興奮的狀態,血管在不斷的擴張,立馬吃飯對身體傷害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在鍛煉完30到90分鐘飲食是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