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的預后
腎病綜合征的預后因病因、病理類型的不同,以及是否得到合理治療等因素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估計腎綜的預后時,下列因素可作為參考:
(1)年齡: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微小病變病占80%,2—6歲年齡組中微小病變腎病達85%,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在大于30歲成人中只占20%。因該型腎病綜合征預后良好,因而有54%的兒童腎病綜合征可完全緩解,成人僅21%可完全緩解。但在小兒,發病年齡越小,病死率越高。也有人對此持不同看法。英國有個統計數字表明,兒童腎病綜合征約15%成年后繼續有癥狀。
(2)血尿:血尿不明顯的屬腎病綜合征1型,病理上多為微小病變病或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預后較好。明顯血尿的屬腎病綜合征Ⅱ型,預后不佳。
(3)蛋白尿:選擇性蛋白尿表明病變輕,預后較好,非選擇性蛋白尿預后差。如果早期有嚴重蛋白尿者,腎功能衰竭出現較早,預后差。
(4)高血壓及氮質血癥:常見于腎病綜合征Ⅱ型,對激素治療不敏感,預后不良。
(5)血清膽固醇:血清膽固醇升高多見于微小病變病,其他疾病升高的幅度較低,而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繼發性腎病綜合征,血清膽固醇正常,故可認為血清膽固醇升高者,預后較好。但兒童血清膽固醇高于20.8mmol/L者,病死率高。
(6)開始治療的時間:早確診,早治療,預后相對較好。成人腎病綜合征起病后6個月以上才開始用皮質激素治療者預后差。有人報告68例腎病綜合征,病程在6個月以上才開始激素治療者無1例緩解,而病程少于6個月就開始激素治療的,有15%病例完全或部分緩解。
(7)浮腫出現的時間:有統計表明,成人腎病綜合征在首次出現浮腫后的第3—4年發生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人數多。
(8)對激素的反應:腎病綜合征病人如果一開始就對皮質激素治療反應不良者,預示治療困難,預后不良。
IGA腎病預后
本病預后一般,少數人可以緩解,大部分病情進展緩慢,部分終發生腎功能衰竭。與預后相關的因素有:
(一)男性,且起病年齡較大者(大于40歲)預后較差。
(二)伴有高血壓,尤其是難以控制的高血壓,預后較差。
(三)腎活檢病理檢查呈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損害,尤其是伴有新月體形成;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者,預后差。
多囊腎的預后
多囊腎患者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其病程的長短與有無合并癥密切相關。如患者有較多的合并癥及進行性尿毒癥時,其預后較差;?而有的患者,雖有腎功能不全,但并無合并癥,其病程進展緩慢,預后相對較好。故臨床上對多囊腎合并癥處理的好壞可成為決定預后的關鍵。本病出現臨床癥狀的年齡越輕其預后越差。一般在癥狀出現后可存活10年左右,若不做透析療法和腎移植,平均死亡年齡約50歲。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顱內出血及肺部感染等。
膜性腎病的預后
本病是一個緩慢發展相對良性的疾病,據世界各地報告10年存活率在80%左右。影響本病預后的因素比較公認的為大量蛋白尿及腎功能損害,其他因素各家分析結果不一。
(1)年齡:兒童預后較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大部分在診斷后5年內蛋白尿會自發性完全緩解,成人則大約是25%,通常在起病后3年以上方會發生。
(2)性別: Kincaid-Smith報道本病于婦女為肯定良性疾病。5年、10年及15年的生存率均為99%,但若本病婦女妊娠則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3)蛋白尿程度:已公認蛋白尿程度影響預后,起病腎活檢時有腎病綜合征者,10年、15年存活率分別為76%及60%;而無腎病綜合征者10年、15年存活率均在98%。另外,可依據蛋白尿程度及持續時間作粗略估計:①蛋白尿≥8g/d持續6個月以上者,預后不良的出現率為66%;②蛋白尿≥6g/d持續9個月以上者,預后不良出現率為55%。
(4)高血壓:有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者預后不良。
(5)肉眼血尿:本病一般不出現肉眼血尿,若出現肉眼血尿,可提示轉變為新月體型腎炎,預后不好。
(6)腎功能:公認腎功能是決定預后的一個指標,起始腎功能及肌酐清除率下降速度是兩個決定性的因素。
(7)組織學變化:腎小管與間質病變是公認的預后不良的指標,而腎小球病變與預后關系意見則不一致。
結語:慢性腎炎是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慢性腎炎的癥狀,不知道怎么去預防慢性腎炎,而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了慢性腎炎的癥狀,以及慢性腎炎該如何預防,感興趣的小伙伴趕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