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對老年人的睡眠情況,有兩個很深的印象:一是早睡早起,而且起得特別早,二是睡得少。那么人上了年紀之后真的會這樣嗎,下面就為各位講講關于健康睡眠的相關內容,快往下看吧。
男人上了年紀這需求竟變少
你可能會覺得年紀大了就該睡得少,按照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新研究推薦: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 7~8 小時。
18~64 歲的成年人,每天睡 7~9 小時。
這樣的睡眠狀況,要比睡得過少或過多的同齡人更容易保持身心健康。
很多人以為上了年紀睡得少是正常的,其實老年人對睡眠的需求并不少。絕大多數老年人,是因為生理和病理原因才睡得少了。
原因一:老年人睡得更淺
為經典的睡眠調節理論認為:人的睡眠行為,受到大腦中兩個系統的影響,其中一個是「睡眠 / 清醒平衡系統」。
人在醒了以后,會不斷增加睡眠的傾向,到晚上就感到困,而在睡眠期間,又不斷增加清醒的傾向,到早上開始變得清醒。
但大多數老年人,睡意比較輕。
他們并不像年輕時到了晚上一定時間就會有困意。偏偏呢,他們夜生活一般比較簡單,又習慣早早地就上床睡覺。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睡眠驅動力不足,上床了卻一直睡不著。
此外由于年齡原因,老年人的深層睡眠減少,淺層睡眠相應增加。而且他們對環境因素(比如聲音)更敏感,很容易從淺層睡眠中醒過來。
醒的次數多,就會導致總睡眠時間變少,睡眠質量下降。
長此以往,造成很多老年人白天感到困,會用午睡和小睡來補覺。如果補覺時間過長,還會繼續降低晚上的睡眠驅動力,困意更少,造成睡得少的惡性循環。
原因二:受生物鐘影響,導致起得早
大腦中另一個影響睡眠的是晝夜節律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鐘。身體會根據當地的晝夜變化規律,進行相應的生理和行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