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相信“吃啥補啥”,因此不少男性喜歡吃動物腎臟,往往牛鞭、羊腎、雞腎等成了男性補腎的首選,但是,常吃動物腎臟易不育。喜歡吃這些來補腎的男性可一定要注意了。
患上少精癥,疑是“豬腰子”惹禍
結婚三年的高先生,為了能夠盡快生出健康的寶寶,他每周餐桌上少不了“豬腰子”。
前幾天他和朋友聚會時,又點了不少烤腰子以及雞腎等。不料,朋友提醒說,小心吃多了會不育。
高先生聽后很擔心,第二天就到醫院去做了檢查,結果還真被查出患有“少精癥”。高先生懷疑自己的精子少與常吃動物腎臟有直接關系。
不少人都以為能夠以形補形,吃啥補啥。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尤其是腎病患者,更不宜多吃動物腎臟,因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是需要限制營養攝入的。而動物腎臟膽固醇含量高,過量進食將可能加重腎臟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此外,動物內臟的脂肪含量也比較高,且動物內臟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污染,如果不做熟炒透,會增加人體感染疾病的機會。
建議每周多吃一兩次動物內臟,而且每次食用量不要超過50克。吃動物內臟時,好多搭配一些粗糧和蔬菜,以補充膳食纖維。
動物內臟吃還是不吃呢?
相對于動物肉來講,大多數內臟有更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B族和鐵、鋅、硒等的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是我國傳統膳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所以有人提倡食用動物內臟來補充這些營養素,預防營養缺乏病。但是近幾年又有專家指出,動物肝、腎是代謝解毒的器官,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遠遠高于其它部位的肉,而且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非常高,不宜食用。那么動物內臟究竟該不該吃呢?
一、看營養成分:內臟營養豐富
大部分的動物內臟營養素含量高于肌肉,尤其是肝臟,肝臟是動物體內營養素集中的地方,肝臟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肉類低,如豬肝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9.3%,脂肪只有3.5%。豬肝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等)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而且豬肝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豬肝過去一直被譽為物美價廉的“營養寶庫”,受到廣泛的推薦。其他內臟,如腎、肺、腸、肚、腦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重要營養素的含量比肝臟低,營養價值不及肝臟。
二、脂肪和膽固醇較高
大部分的內臟脂肪含量高于肌肉,膽固醇幾乎都比肌肉含量高。動物內臟中比如豬肝、豬腸、豬腦等所含的膽固醇成分很高。豬肝含有較多的膽固醇,100克豬肝含膽固醇288毫克,是瘦豬肉的3.5倍。這對于現代的人在體檢中10個就有9個是膽固醇過高也許吃這些食物有關聯。動物內臟脂肪含量都比較高,吃得太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 容易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等。
三、其他安全隱患
養殖時隨飼料、飲水和空氣攝入體內的污染物(如重金屬、殘留農藥),抗生素、激素、飼料添加劑、非法使用的物質(如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在肝臟(其他內臟也相仿)內積聚較多,遠高于肌肉。因吃豬肝或其他內臟領導導致瘦肉精中毒的惡性事件舉不勝舉。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水質的變差,以及農藥和激素在養殖業領域的不規范使用,動物內臟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尤其是肝臟和腎臟。因為肝臟是代謝器官,而腎臟是排泄器官,也是毒素容易蓄積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