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本草再新》認為,白果“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民間常將白果作為補腎養(yǎng)生佳品。明·李時珍曾說:“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山東中藥》中載:白果“治遺精,遺尿。”
又稱銀杏,對遺精者宜蒸熟、炒熟或煨熟食用。
蓮子
清代名醫(yī)王孟英指出:“固下焦,已遺精,可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為粥飯,健脾益腎,頗著奇勛。”明代醫(yī)家李時珍所說:“蓮肉清心固精,安靖上下君相火邪,使心腎交而成既濟之妙。”所謂“君相火邪”是指心火腎火,心腎不交而言。
性平,味甘澀,能養(yǎng)心、益腎、補脾、固澀,體虛之人均宜食用,尤其是心腎不交者,再搭配中藥紳斯挺,食之更佳。古代用以治療心腎不交的清心蓮子飲和瑞蓮丸,蓮肉散等,均是以蓮子為主的補腎養(yǎng)生名方。
芡實
《本草綱目》認為,芡實“益腎,治遺精”。明代醫(yī)家繆希雍稱芡實為“補脾胃,固精氣之藥也”。
性平,味甘澀,能固腎澀精、補脾止泄。
仙靈脾
也稱淫羊藿,有補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腎陽虛性高血壓(血壓食品),更年期(更年期食品)癥候群,腰膝無力,牙齒松動,頭發(fā)脫落以及風濕筋骨疼痛等癥。
根據現代研究,仙靈脾主要含有淫羊藿甙等,仙靈脾提取液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能促進精液分泌、降血糖(血糖食品);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并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5克~15克。
冬蟲夏草
既能養(yǎng)肺陰,又能補腎,為平補陰陽之品,用于肺癆咳血等癥。現代研究表明,蟲草(蟲草食品)有平喘作用,對心臟、腸管和子宮均有抑制作用,對小鼠有鎮(zhèn)靜和催眠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5克~10克。
肉蓯蓉
有補腎,潤腸通便的作用,根據現代研究,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和結晶性中性物質,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并能促進抗體形成。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30克。
菟絲子
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糖尿病(糖尿病食品),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癥。成藥中滋補健身(健身食品)丸、五子衍宗丸等,菟絲子均為主要成分之一。
根據現代研究,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維生素食品)A樣物質,動物實驗有收縮子宮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湯內服一日量10克~15克。
海狗腎
有溫腎,補髓的作用,用于腎虛、不孕等生殖機能衰弱以及腰膝冷痛等癥。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3~6克。
海馬
有溫腎,調氣活血的作用,用于腎虛,遺尿,虛喘以及治腫瘤和疔瘡等癥。成藥中海馬補腎丸即以此為主藥。
動物實驗表明,海馬確有興奮生殖機能的作用,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對去勢鼠則可出現動情期,并使正常小鼠子宮及卵巢的重量增加。其提取液也表明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其效力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優(yōu)于蛤蚧。本品多入丸散劑,每次用量3克~6克。
巴戟天
溫腎,益精,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用于腎陽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及風濕病等。現代研究表明,巴戟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湯劑用量為6克~15克。
仙茅
有溫補,除寒濕暖腰膝的作用,用于腰膝冷痛等癥。本品湯劑常用量為3克~10克。因本品有小毒,只宜暫用,不可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