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士有什么保健養生方法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養生也一樣,要因人而異。所以,總的原則是: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35—55歲尤應重調養
“我在機關單位講座時,常有人說,現在太忙,沒時間養生,等退休后再開始吧;還有些人想趁著年輕打拼一下,將來上了年紀再好好保養。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張湖德說,養生應該貫穿人的一生,尤其是35—55歲的中年人,更應該加強養生保健。事實證明,老年時的許多疾病都是從中年開始的,只是一般沒有顯露。因此,中年保健是老年保健的準備,也是長壽的重要環節。
中年人的調養,首先要學會緩解壓力;飲食起居則應以適度為原則。不能對養生嗤之以鼻,也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過于緊張。比如稍有寒暑變化,便閉門不出,稍感身體不適便吃各種保健品,這不僅不能養生,還可能無益健康。
每頓飯都是養生
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飲食、運動、心理、環境、遺傳、疾病等。而諸多因素中,飲食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黃帝內經》上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講的就是食物的養生作用。
自己雖已60歲,但每天仍能至少寫5000字,并堅持了20多年。之所以有這樣充沛的精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十分重視吃好每頓飯。例如多吃應季瓜果蔬菜,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張湖德專門為讀者推薦了幾種常見的養生食物:大棗、核桃、山楂、花生、胡蘿卜。
養生的高境界是養心
如今,養生的書籍不可謂不多,飲食、起居上的講究不可謂不細,但張湖德告訴記者,“中醫的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高境界是養心。”
那么如何達到這個境界呢?學會自我調試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也有些方法可以幫助平和心境。比如從繁華之地搬到清凈之所,從城市紛擾回歸田園寧靜,遠離喧囂。張湖德笑著說,他和老伴如今住在北京的昌平區,就是因為郊區空氣好,安靜,可以有更多時間看書、寫作,也可以更好地調理身心。其實,養生就是一種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