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生活中我們要保護好心臟的健康,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心臟呢?就讓我們隨著名醫話養生視頻全集欄目諸杜明專家一起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保護心臟
要戒煙少酒
煙酒對心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戒煙少酒,才能減少對心臟的損害,有利健康。
經常吸煙酗酒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好幾倍,因此為了我們的心臟健康的工作,要戒煙少酒。
要少吃肉
我們平常吃的豬牛羊等肉類都是紅肉,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威脅心臟健康。
而這些飽和脂肪酸的大量攝入,也是非常容易導致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發生的,非常不利我們的健康。
因此我們呢應該少吃紅肉,每周好吃幾次海魚、雞肉等肉類。有助于提高體內的好膽固醇水平,改善心臟健康。
適當攝入食鹽
如果一個人每天攝入食鹽過多,就會大大增加罹患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風險,一般成人每天攝入鹽不能超過6克,對于那些有心臟不適的人,吃飯還要清淡一些。
所以想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心臟,還是要適當的吃鹽。
多吃堅果
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吃一些堅果,堅果對于保護心臟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生活中很少有人堅持每天吃。
其實每天只要一小把,就能有效的保護我們的心臟,盡量吃原味的堅果,那些加了很多調料的,吃多了反而不利健康。
避免發生高血壓
高血壓與心臟病聯系很緊密,有相關數據統計,5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心臟也不好。
所以平常要預防高血壓的發生,當到了40歲以上,或者經常頭暈、炫目等,就要定期測量自己的血壓,可以自備個血壓計。
保證足夠的睡眠
如果經常熬夜、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精神緊張、煩躁,會導致小動脈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容易引發血壓升高等癥狀,誘發心臟病。
因此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一般成年人要睡夠7個小時左右,這樣才能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精力,身體造血機制才能更順暢的運轉,心臟供血能更充足。
本期嘉賓介紹
諸杜明
男,1985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同年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先后擔任麻醉科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和副教授,自2000年起擔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兼外科監護室主任,主持外科監護室工作。
諸杜明副教授自擔任外科監護室主任以來,在規范監護室工作制度上作了相當的努力: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各級醫生工作職責、病人收住及轉出指征、值班醫生職責、各種醫療儀器維護保養制度等;制訂常見危重癥診斷治療常規,不斷引入先進理念,使外科監護室的診療水平在較短時間內趕上了危重醫學學術水平較高的市內各大醫院;擴大業務范圍,對手術后可能出現并發癥的病人,在術前就采取措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挖掘潛力,增加監護室床位,滿足臨床工作需要,不斷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目前,外科監護室已經成為醫院搶救能力強的監護室之一。
諸杜明副教授擅長各種外科危重病癥的搶救,對包括危重病人的營養、各種外科病人術后呼吸衰竭救治、膿毒血癥及多器官臟器功能不全病人的救治有一定研究,與腎病科合作采用先進的連續性血液濾過成功進行搶救并在肝移植術后早期管理的規范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諸杜明副教授是第二屆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參與了包括《實用內科學》、《機械通氣》等書籍中的有關章節編寫。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上海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