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們要引起一定的重視,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預防癌癥的發生。那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素有哪些呢?就讓我們隨著名醫話養生視頻欄目馬志英專家一起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遺傳
癌癥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就是說當家族長輩患有癌癥,那么晚輩患有癌癥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
有些人的致癌基因比較活躍,在外界的影響下,容易得癌癥。
譬如鼻咽癌、乳腺癌等家族人的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至4倍。
飲食
飲食也會導致癌癥的出現,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癌癥的發生。
如進食過燙食物、進食過快可對食管黏膜造成機械性刺激,這些均可能是食管癌發病的原因之一。
攝取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與肝癌發生相關;長期進食經腌、熏、烤及炸等加工處理的食物,與消化道的食管、胃等部位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
吸煙
香煙中含有大量化學致癌物質,時間越長,吸煙支數越多和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機會越大。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10倍。
飲酒
適量的喝酒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長期大量的飲酒對身體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據流行病學調查,飲酒與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相關,與胃癌和肝癌的發生也關系密切。
壓力
據專家介紹,長期反復的神經活動偏差,心理緊張和精神壓力過大,容易遭致癌癥在內的各種疾病的侵襲。
情緒緊張和長期壓抑,可能是體內癌細胞的活化劑。
研究表明,食道癌、甲狀腺癌、胃癌等與心理精神因素關系為密切。
環境因素
大氣污染、不潔凈的飲用水等環境因素,是癌癥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
職業環境污染也是導致癌癥的一個因素。
本期嘉賓介紹
馬志英
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上海市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食品協會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 長期從事食品工程、食品生化、食品包裝保鮮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十多項,并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曾獲國家人事部和國內貿易部“先進工作者”稱號。于2011年出版著作《什么可以吃——個人飲食安全攻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上海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