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頸椎病方藥
方藥一
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
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于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藥作用。
適應證
多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濕,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方藥二
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
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用于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
多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
跟中醫學自我保養法趕走惱人頸椎病
頸椎病,全稱為“頸椎骨關節肥大性脊髓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頸椎病的癥狀非常復雜,而且輕重懸殊。輕者頸、肩、上肢麻酸疼痛或頸背僵硬,胸悶氣短,或心悸,或心絞痛,或眩暈、惡心等;重者以步履蹣跚,甚則癱瘓,出現知覺障礙為主。
頸椎病的發病多由強力負重或房勞太過傷腎,致使精虛髓虛而不能充養于骨,導致骨質退化而成。除此之外,也有因風寒濕三邪相互作用,乘虛侵入人體,使經絡氣滯而不行,進而生淤致痰,毒傷脊椎而發。過食咸味,也能傷腎入骨,引發頸椎病變。對于本病的治療,鄧老主張內外兼治,尤其對外治法頗有心得。在《任繼學經驗集》這部作品中,他共總結了10種頸椎病的外治法,我們擇其要者推薦給大家。
1.熏洗法
處方:獨活9克,秦艽9克,防風9克,艾葉9克,透骨草9克,劉寄奴9克,蘇木9克,赤芍9克,紅花9克,穿山甲珠9克,威靈仙9克,烏梅9克,木瓜9克。
用法:上藥水煎,趁熱熏洗患處,每次30~40分鐘,每天2~3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適用于氣滯血淤型及痹證型頸椎病。